摘要: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地方县镇,沙县小吃的招牌在各类食肆中总是分外显眼。不过,也许有人还不知道,今天的沙县小吃已不止于“中国的沙县”,更是“世界的沙县”。从标准化、连锁化到国际化,“世界的沙县”如何炼成?
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地方县镇,沙县小吃的招牌在各类食肆中总是分外显眼。不过,也许有人还不知道,今天的沙县小吃已不止于“中国的沙县”,更是“世界的沙县”。从标准化、连锁化到国际化,“世界的沙县”如何炼成?
抓住世界的胃
巴黎近郊库尔布瓦市欧仁卡洪路38号的沙县小吃餐厅,常常食客盈门。许多法国人慕名而来,只为这一口“中国味”。这是福建人林建斌于2008年在法国开设的第一家沙县小吃店。“刚刚过去的一年,沙县小吃成功登上法国优步外卖平台的必吃榜。”林建斌说。
在葡萄牙波尔图,土生土长的沙县人吴绍华正在厨房包扁肉。2010年,他在加亚新城的商场里开了第一家沙县小吃店。“根据当地人的口味,我的烹调以炒、煎、炸等做法为主,并提供多种套餐组合供客人选择。”56岁的吴绍华说。
截至目前,沙县小吃集体商标先后完成日本、美国、英国等共计75个国家及组织的核准注册,在全球79个国家开设门店229家,在14个国家建立品牌合作公司,沙县小吃预包装产品也已进入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市场。集团化参与国际合作,不断进行本土化调整……传播中华美食文化,沙县小吃的步子越走越稳当。
在吴绍华店内就餐的葡萄牙顾客点赞沙县小吃
锁住中国原味
在沙县本地,小吃品种多达240余种。这么多品种,都能走上外国朋友的餐桌吗?原材料是个大问题。比如,在沙县颇有口碑的芋饺,传统品种速冻后就容易开裂,怎么能漂洋过海呢?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我们共同研发的山药新品种——沙县糯山药,可以克服传统芋饺的缺点。”三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管委会主任高明正表示,这种山药是科研人员8年攻关而得的新品种,糯性强、韧性足,制成的芋饺不仅口感爽滑、营养价值高,更重要的是耐储存,适合冷链运输。
眼下,在三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共有8支科技特派员团队,专门针对小吃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进行攻关。高明正说,除了沙县糯山药,还有用于加工米粉的“广优151”专用稻、适合做沙县辣椒酱的明椒系列辣椒、用作调味酱料的琅口口蘑等原材料新品种,只为让沙县小吃“走出去”的菜单更加丰富。
原料有了保障,调料也能改良吗?开了8年沙县小吃的颜发辉,2015年转型做酱料供应商。10年里成千上万次地调制、品尝、再调制,他和团队先后研发肉酱、素酱、风味酱3大类,涵盖近60个小类、近400种规格的复合型酱料产品。酱料包装上都注明酱料和水的精准调配比例,即便是厨房新手,也可以照着做出原汁原味的沙县小吃。如今,这些酱料每天出货量在5吨左右,已经成功打开英国及东南亚市场。
更要走进人心
沙县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制作技艺肇始于汉晋之际,不但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我吃的这些沙县小吃都是很有故事、很有历史的美食,用的餐具、厨具也都是很传统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来自法国的美食博主米莲娜对沙县小吃背后的历史文化颇感兴趣。
如今,当地关心的,则是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米莲娜?当前,三明市正努力提升入境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让四海游客成为沙县小吃的“代言人”。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彭建等专家建议,进一步挖掘提升沙县小吃文化内涵,将文化消费与美食消费有机融合,营造更多充满文化韵味的美食文化空间。彭建说:“不仅要输出沙县小吃产业,更要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喜爱乃至认同以沙县小吃为代表的中华美食文化。”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