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得真快,已经是春分节气了,一眨眼间,春天竟已过去一半之多。春分过后,白天亦是会慢慢地变长了。农谚有云:“春分麦起身”,此际之小麦开始抽穗,田野之中,那是一片生机勃勃之象。
时间过得真快,已经是春分节气了,一眨眼间,春天竟已过去一半之多。春分过后,白天亦是会慢慢地变长了。农谚有云:“春分麦起身”,此际之小麦开始抽穗,田野之中,那是一片生机勃勃之象。
今天3月25号农历二月廿六,九江这边天气还算不错,阳光正好,穿了个薄外套,就是稍微有些热,破30℃了今天。忙活了一整天,刚刚去菜场买了点新鲜蔬菜,买了条新鲜鲫鱼,做了个小炒春菜,萝卜煮鱼片,孩子们很爱吃。
本来下午是打算陪妈妈去趟社区活动中心,因为一些原因没去成就在家学了会插花,在阳台上种了几盆花草。听妈妈讲明天二月廿七这个日子挺不一般的。我们农村这有句老话讲:最怕二月廿七是晴天。
这话啥意思?我们从这句话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这其实表达的是农民对二月廿七晴天的担忧。春分前后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开始为农活做准备了,我们都知道往后的庄稼农作物生长对天气和气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是天气不好很可能影响后续农作物生长和收成。
明天就二月廿七了,晴天有啥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农谚怎么讲。
“雨滴答”就是下雨的意思,“棉桃赛白梅”就是棉花开花后结出的果实,会像白色的梅花一样又大又白。
这句农谚讲的是要是农历二月廿七下雨了,这样预示往后一段时间雨水或许会比较充足但是又不至于太多,到了夏天棉花的收成可能会特别好,棉花长的又大又白,就像白色的梅花一样好看,农民可就高兴了。
“日头毒”就是太阳比较大的意思,太阳大的话温度也会高一些
这句农谚讲的是,如果农历二月二十七这天,太阳特别毒辣,天气比较热,这样就预示着,今年夏天雨水可能会异常的多,多到可能会把粮仓都淹了。
综上农谚所言,二月廿七晴,此预示着夏季雨水或许会格外得多。夏季雨水过量,于农业生产而言,会在诸多方面带来危害。
持续暴雨,会导致农田积水,以及渍涝情况的出现,这会使作物的根系处于缺氧状态,进而影响其生长,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烂根死苗的现象。其次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虫害滋生,增加农作物感染风险。
过多的雨水,还会导致,果实腐烂,落花落荚,降低瓜果类蔬菜的品质和耐贮运性。对于一些作物,像花生这类偏好干燥环境的植物,若土地湿润度过高,就很可能在一定程度的上对其产量产生影响。
持续降雨,耽误了农时,影响了夏种以及水稻栽插等农事活动。因此老话说“最怕二月廿七是晴天”。
其实气候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包括,纬度(此乃决定太阳辐射量之关键)、地形(诸如高度以及朝向之类)、海陆位置,还有洋流(暖流可起到增温增湿之效,寒流则会带来降温减湿之作用)以及下垫面特征。人为因素则包含,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关于农谚其实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好多农谚是农民在很长很长的岁月当中,通过亲身的生产实践,把它给提炼出来的珍贵的经验,能反映出特定的自然规律。现代的研究显示,一部分农谚可以用科学很清楚地进行阐释,比如说,“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这是因为台风引发的浪潮,它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台风自身还要快,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但农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时代性。随着气候变化,一些传统农谚,已不再适用于当下了。现代气象预报,主要凭借观测系统和数值预报,而非农谚。所以那两句关于二月廿七的农谚,或许在特定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却难以作为科学预测的可靠依据。你们怎么看?
来源: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