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清明节习俗教育主题班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9:41 1

摘要:掌握清明节期间祭扫、出游、居家等场景中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生清明节习俗教育主题班会》
——传承文化,安全同行

一、班会主题
清明时节话传统,安全文明记心间

二、班会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增强文化认同感。
2.掌握清明节期间祭扫、出游、居家等场景中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倡导文明祭扫、绿色出行,争做安全小卫士和文化传承者。

三、班会流程

(一)导入环节: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1.趣味问答(激发兴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吃青团、植树等)
2.文化小课堂:
播放动画短片《清明的由来》,介绍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讲解清明节融合祭祖与踏青的双重意义。

(二)习俗与安全教育结合篇

1.祭扫习俗+防火消防安全
传统习俗:清明祭扫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但焚香烧纸存在火灾隐患。
安全课堂:

文明替代法:用鲜花、植树、写祈福卡代替烧纸,展示环保祭扫图片。
“山林祭扫不点火,香烛纸钱莫乱烧。
火苗熄灭再离开,发现火情快报警!”
情景模拟:分组表演“发现野外火情”的正确处理方式(远离火源、通知大人、拨打119)。

2.踏青出游+交通安全与人身安全
传统习俗:清明踏青寓意迎接春天,但外出需注意安全。
安全课堂**:
交通安全三字经:
“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
乘车时,坐稳当;头手莫伸车窗旁。”
防走失妙招:
穿亮色衣服,随身携带写有家长电话的卡片。
与同伴同行,不独自去偏僻处。
互动游戏:
“安全路线设计”——给出多个春游场景图(山路、河边、人群密集区),学生指出危险点并设计安全路线。

3.寒食习俗+居家安全
传统习俗:古时清明禁火吃冷食,现代家庭可能用燃气烹制青团等传统美食。
安全课堂:
厨房安全小贴士:
不独自使用燃气灶,热锅热油远离水渍。
学会辨识食品保质期,不吃变质寒食。
实验演示:用模拟道具展示“油锅起火盖锅盖”的正确灭火方法。

4.放风筝习俗+公共安全
传统习俗:放风筝寓意“放晦气”,但需注意场地选择。
安全课堂:

风筝安全三不原则:
不在高压线、铁路附近放风筝!
不用金属线!
不追逐打闹!
案例讨论:分享新闻《风筝线割伤路人》,讨论如何避免类似危险。

5.植树习俗+工具安全
传统习俗:清明植树寄托新生希望,但使用铁锹、剪刀等工具需谨慎。
安全课堂:
工具使用规则:
使用儿童安全工具,劳动时戴手套。
传递工具时尖端朝下,不挥舞打闹。

(三)安全知识大闯关
1.判断题(举牌游戏):
清明扫墓可以偷偷在树林里烧纸。(×)
外出迷路时,可以找穿制服的警察帮忙。(√)
2.情境应对(分组抢答):
郊游时同学中暑了怎么办?(阴凉处休息、补水、联系大人)
发现有人溺水该如何做?(大声呼救,寻找漂浮物,不盲目下水)

(四)践行承诺,传承文明
1.制作“安全青团”:
用彩纸剪贴“青团”,每人在背面写下一条安全承诺(如“不在家玩火”)。
2.集体宣誓:
“文明祭扫我先行,安全知识记心中!
传统文化共传承,争做清明小先锋!”

四、课后延伸
1.家庭任务: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安全自查表”(检查灭火器、电路等)。
2.文化实践:学做青团或绘制清明主题画,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五、班会资源准备
1.清明习俗图片、安全动画视频、模拟灭火教具。
2.安全知识卡片、彩纸、胶水等手工材料。
3.家长群同步推送《清明安全指南》,鼓励亲子共学。

六、预期效果
通过习俗文化与安全教育的融合,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又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双重传承。

《这是一套清明节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需要可可丝~~~

来源:力元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