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乡村到振兴乡村到消灭乡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7:32 1

摘要:昨天看一个视频,一个33岁北漂回到西北老家的女孩,发现事情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样,从南沟跑到西沟,凑不齐一桌麻将。

01

昨天看一个视频,一个33岁北漂回到西北老家的女孩,发现事情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样,从南沟跑到西沟,凑不齐一桌麻将。

幼时的小学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卖方便面和啤酒的小卖铺拆了,路修好了,两边还装好了太阳能的路灯,可路上只剩下施工的大卡车和偶尔回家看望老人的离开村子的小汽车。

年轻人回村,村里的老人再也叫不出姓名,父母那一辈是村里最后被记住姓名的人。而那些名字里面有许多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给村里的老年人拍照,他们正襟危坐,喊了一二三,才笑容展开。

城里留不下,村里躺不平,何处才是归宿?

02

中国商业特别擅长一件事就是把新词做烂,做卷,乡村振兴这个词也一样,只要这个词在每年的一号文件,在每天的新闻联播里,就有人一门心事钻研。

就是钻研,装研,不是专研。离初心越来越远。

小骏先生在视频里说:人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错误的,另一条是辛苦的。

当创造性变成破坏性,速成一切都要速成,差不多的文旅小镇,差不多的民宿,差不多的研学,差不多的游客中心,差不多的小吃街,差不多的乡村展馆。

差不多的花海,差不多的想你的风吹到这里,我在这里等你的文创招牌,民宿咖啡,露营围炉煮茶三件套。

多数人的压力都是来自于跟风。这个世界的焦虑是传染的,穷人很焦虑,也会传染富人,当富人也焦虑,消费基本上推不动经济了。

都在找流量,你就做好产品,都在向外寻找套路,你就向内求塑造价值。

别人都在着急赚取最后的一波利润,你就长期主义坚守明天的回馈。

谁更勇敢,谁更真诚,谁将赢得胜利。

03

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的同时,精准广告和用户的隐私是有矛盾的。

孙君老师说:大资本越积聚的地方,乡村消失得越快。

大资本进入乡村过快,乡村注定率先远去。这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祸是福让我不安,这是资本的力量,也是资本的特点。

用资本来振兴乡村,那是天真,也是在做梦。

乡村振兴,政府如果不去资本化与精英治农的毛病,不能还权于村委会,年轻人不能回家,村集体如同一群乞丐,耕者无其田。

浙江很快会进入没有农民的乡村振兴,也是失业农民最大的群体。

从新农村建设、公司+农户、一村一品、新型农村社区、田园综合体、农业规模化、禁猪禁烧、民宿集群、产业先行等,都是脱离实际,自娱自乐,是标准精英治农,是“傍大款的小姐思维”,是走捷径的旁门左道。

十几年的乡村建设,我们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要站在农民的思维方式建立乡村振兴方法,扬农民之长,避农民之短,以乡村治理为先,修复宗祠伦理与公益,以乡贤乡绅自治,安居乐业,与时俱进,城乡融合,这样才能留住农民,村里有人,田中有粮。

04

富裕消灭文化,贫穷拥有生态。阳光最强烈的地方,影子最黑,这就是贫与富之间的矛盾,也是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的性质。

规模化与过度市场化在浙江已成大势所趋。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点状供地、民宿经济、农旅与康养等均出自浙江,这些花梢的理论肯定不是村干部想出来的,这些本质上与农民没关系,与村集体没关系。

农民在城市打工,在自己村里还打工,农民的岗位与家在哪里呀?

大资金与浙江在如火如荼投入,资本只要进入乡村就如洪水猛兽,其特点是,先让农民失去土地,消灭文化,让乡村伦理与宗祠逐步退出,再消灭学校,让教育与乡贤退出。

用资本消灭小农,用政策远离乡村。

浙江之后是海南、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正在如饥似渴的学习浙江,他们同样会受到资本绑架,重击乡村,伤害农业。

未来我们的现代化是少了农业的跛脚现代化,没有乡愁的城镇化,估计也是千年之笑话。

05

思考乡村振兴的过程,看到了热播的《西北岁月》在延安那段,做土改工作,我们伟大的创一代先锋领导人们,他们是懂得农村的,也是了解三农问题的,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

脱离了农村,却要为农村制定农村政策的人,首要问题就是调研农村,驻扎农村不是走马观花,是要真正的从根本上发现问题。

金陇乡振说:年轻人逃离乡村,是因为机遇和资源在城市,向上流动,唯有走出农村才行。

外面烂人烂事多,外面的生活也苦,外面的工作也累。但,再烂、再苦、再累,总好过农村。

没有不想爬出去的农民,只有爬不出去的农民。其次,农村是最底层,农民是最弱势的群体。

出身于农村,深深体会现实的不公,深深地感受着现实的残酷。

农村的老一辈人,吃了那么多苦,到老了依然只有吃苦。

再次,地里依然能长出庄稼,但长不出能养活、能致富的钱来。

其实农村没什么不好,就是没钱罢了。

所谓向上流动,所谓资源、机会,无非就是更好更多地挣钱罢了。

我们不负责只做吐槽,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明明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为什么土地上的产出不足以让农民致富?

说到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经破产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继续了。这就是现实。

全国发展得好、建设得好的农村多的是,乡村振兴也并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每一次走在这片热土之上,听着熟悉的乡音,我们总会情不自禁,也会熟悉而又热泪盈眶,因为我们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家乡。

来源:山坳村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