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欢呼声持续了百余年,而中国的道路上却难寻自行车赛的喧嚣。或许你也小编一样会感到纳闷:法国人能绕着自家地盘蹬出个百年经典赛事,咱中国地大物博,咋就整不出个“环中国自行车赛”?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欢呼声持续了百余年,而中国的道路上却难寻自行车赛的喧嚣。或许你也小编一样会感到纳闷:法国人能绕着自家地盘蹬出个百年经典赛事,咱中国地大物博,咋就整不出个“环中国自行车赛”?
这事儿啊,还真不是一句“地太大”就能说清的。今儿咱就唠唠这个问题,从地理到文化,从历史到现实,把这背后的原因搞清楚。
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国太大骑不动”,咱先瞅瞅环法到底咋回事儿。人家环法自行车赛全程3500公里,选手们二十来天就能蹬完,可要是换成绕中国一圈,保守估计得蹬出个两万八千多公里,相当于每天骑完一个环法,连骑仨月不带喘气儿的。
这哪是比赛啊,简直是修仙渡劫,比铁人赛还铁人!法国面积不过55万平方公里,咱一个青海省就顶它两个大,更别提青藏高原的氧气稀薄、塔克拉玛干的黄沙漫天,选手们要是真敢来,估计得先签生死状,后领保险单,比赛结束完,膝盖全得废了。
看看法国地理环境,山地平原错落有致,乡村公路蜿蜒如画,最适合蹬车赏景,顺便把钱儿挣了。
再看中国,那是真大啊,啥地形都有,从喜马拉雅山脚到东北雪原,从海南椰林到戈壁无人区,这哪是自行车赛道啊,分明是《荒野求生》中国特辑。
体力好的蹬一年,体力不好的蹬个两三年都有可能,这比赛谁敢参加?
中国的国道G219、G228、G331连起来能绕国境线一圈,全长2.8万公里,途经高原、沙漠、雷区、原始森林等地形,光是海拔5000米的垭口就有十几个,别说骑车了,普通人走两步都得喘成风箱,这样蹬自行车,车上还得放个大氧气罐子。
法国人把蹬自行车当文化符号,咱中国人更爱拿它当闲暇时锻炼身体的工具。倒退三四十年,咱中国满大街也全是自行车,如今汽车、电动车一统江湖,自行车早成了健身房的动感单车。
环法能火百年,靠的是全民追捧:路边大爷大妈挥舞国旗,咖啡馆里直播赛事,连娃们都能背出冠军名字。反观国内,自行车运动刚起步,爱好者不过1000万,还抵不上法国一半儿。
再说职业化水平,咱中国车手计成2014年首登环法,拼死拼活骑完全程,结果排名垫底。为啥?国内教练教人过弯要减速,欧洲人却当冲刺玩,这观念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更别提公路赛年年出事故,四川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吓得停了项目。
其实中国早就有“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0年就办过首届,从西安一路蹬到天津,横跨四省一直辖市。可这赛事为啥没火?
一来路线缩水,只在东部平原转悠;二来影响力有限,观众看个热闹,赞助商掏钱不积极。说到底,办赛得烧钱:环法光电视转播就能赚上亿欧元,咱的环中国赛奖金才二十万美元,还不够人家零头,没钱谁也不愿意玩儿。
不过咱也没躺平。环青海湖赛办了二十多年,今年还升级成“环大美青海赛”,主打生态旅游牌;环广西赛也挺火爆,老外选手蹬着车看喀斯特山水,直呼“这赛道美得犯规”。
可见不是中国办不了大赛,而是得找准路子:与其硬刚“环中国”,不如先把区域赛事整明白。
别看现在“环中国”还是个脑洞,但趋势挺乐观。城市里骑行绿道越修越多,年轻人组队刷街成了新时尚。环法母公司ASO也盯上中国市场,2017年搞起“环法中国赛”,业余爱好者都能上场过把瘾。
人家说了:“环法俩字就是金字招牌,咱不急着赚钱,先让中国人爱上骑车!”
说不定哪天,咱真能见证奇迹:选手们从漠河蹬到三亚,穿越秦岭飞渡长江,沿途百姓敲锣打鼓送羊肉泡馍。到那时,“环中国”不止是比赛,更是一场展示山河壮丽的狂欢。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枫叶传情的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