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公园的甜蜜依偎到异国血案:天才诗人顾城为何挥斧杀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4 23:43 2

摘要:顾城出生在1956年的北京,父亲顾工是部队文工团颇有名气的诗人。在特殊年代里,这个戴眼镜的瘦弱男孩总爱躲在书房角落,把父亲没收的"毒草"书籍偷偷翻出来看。

1986年,在成都公园的梧桐树荫下,诗人顾城和妻子谢烨留下了这张令人唏嘘的合影。

照片里谢烨穿着碎花连衣裙笑靥如花,顾城单手插兜倚靠着妻子,两人背后是成都特有的青砖灰瓦建筑。

谁能想到七年后,这对看似恩爱的夫妻会倒在新西兰激流岛的血泊中,一个被斧头砍中要害,一个用绳索结束生命。

顾城出生在1956年的北京,父亲顾工是部队文工团颇有名气的诗人。在特殊年代里,这个戴眼镜的瘦弱男孩总爱躲在书房角落,把父亲没收的"毒草"书籍偷偷翻出来看。

姐姐顾乡回忆,弟弟从小就像活在两个世界:现实中沉默寡言,内心却编织着漫天飞舞的童话。他会把《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画在作业本上,但只愿意讲给姐姐一个人听。

1974年,18岁的顾城被分配到厂桥街道当搬运工。每天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麻袋穿行在货场,他总在工装裤口袋里揣着皱巴巴的诗稿。

有次装卸木料时,手指被木刺扎得鲜血直流,他却盯着血珠在稿纸上晕开,突然掏出钢笔写下"我的血变成墨水/在纸上开出花朵"。

这首后来被命名为《血痕》的小诗,成为他早期在地下诗刊《今天》发表的代表作。

1979年的绿皮火车上,23岁的顾城撞翻了谢烨的搪瓷水杯。这个上海姑娘弯腰捡拾散落的诗稿时,发现纸上密密麻麻写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两人的相遇像极了俗套的爱情故事开端——文艺青年邂逅知音,却不知命运早已埋下伏笔。谢烨父母极力反对这门婚事,他们觉得这个成天写"朦胧诗"的青年连正经工作都没有,但女儿铁了心要跟诗人浪迹天涯。

1983年结婚后,谢烨成了顾城的"移动书房"。她不仅包揽洗衣做饭,还要把丈夫写在香烟盒、餐巾纸上的诗句誊抄成册。

有次在庐山采风,顾城突然跳下观光车冲向悬崖,吓得谢烨死死拽住他衣角,结果诗人只是要摘岩缝里的一朵野花。

这种旁人看来疯癫的举动,谢烨却总能笑着包容:"他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1986年北京诗会上,北大女生李英的出现打破了平静。这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能大段背诵顾城的诗,连冷门作品《水银》里的句子都倒背如流。

她追到后台要签名时,谢烨正在帮丈夫整理被粉丝扯皱的衬衫。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自称"英儿"的崇拜者,会成为日后震惊文坛的"激流岛事件"导火索。

移居新西兰激流岛后,三人维持着诡异的生活平衡。谢烨每天清早划船去对岸买面包牛奶,英儿负责整理顾城的手稿,诗人则坐在火山岩上写诗。

有邻居看见两个女人并肩在菜园里摘番茄,还以为她们是亲姐妹。直到1992年英儿突然嫁给岛上的英语教师,顾城在日记本上疯狂涂写:"我的玫瑰园里只剩下荆棘"。

1993年深秋的惨案发生前,谢烨其实已经买好了回国的机票。她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小木耳(他们的儿子)该上学了,这里连所正经学校都没有。"

但顾城坚持要写完《英儿》书稿,这本自传体小说里详细记录了他与两位女性的感情纠葛。10月8日清晨,当谢烨最后一次收拾行李时,争吵声惊飞了窗外的海鸥。

法医报告显示,37岁的谢烨后脑遭受三次斧头重击,而顾城的遗体悬挂在两人亲手栽种的橄榄树上。

五岁的儿子被姑姑顾乡接走时,怀里还抱着母亲织的毛线企鹅。

如今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实验室里,那个叫"桑木耳"的工程师再不愿提及父母的名字,只在领英简介里写着:"我来自激流岛,但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那张泛黄的成都公园合影,至今仍被收录在《朦胧诗选》的扉页。

当游客在激流岛故居看到锈迹斑斑的斧头时,导游总会叹息:"诗人寻找了一辈子光明,最后却把自己困在了永夜。"

或许正如顾城某首未发表的手稿所写:"我们建造玻璃房子想要盛住阳光/却忘了玻璃终究会碎成利刃。"

来源:施州阿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