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所以说刘海清是红军普通士兵里成就最高者,是因为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为八路军时,刘海清依然还是一名普通战士。
刘海清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成就最高的红军普通士兵——刘海清。
之所以说刘海清是红军普通士兵里成就最高者,是因为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为八路军时,刘海清依然还是一名普通战士。
甚至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刘海清依然只是“抗大”的普通学员。
然而最终刘海清却在1955年授衔时因军功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一直到现在都有许多文章为他当时没能授少将而感到惋惜。
并且他后来还先后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兰州军区副司令、兰州军区副司令兼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
因此,称呼刘海清为成就最高的红军普通士兵,他真的是实至名归。
甚至1988年授衔时都初步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结果他选在在1987年离休,再次与“将军”擦肩而过,他也因此被称为“无星战将”。
同样是1933年参加红军,1955年授衔时还有不少人只获得了大尉军衔,比如原广东省通什农垦局副局长许成余、原国营766厂行政科科长向盛干、原湖南龙山县木器厂厂长李开友,他们都和刘海清一样,是1933年参加红军,可是他们在1955年都只被授予了大尉军衔。
通江县红军烈士陵园
01、刘海清,1922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
通江县,是著名的“红军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
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后没多久,敌人就调集了20多万兵力分六路围攻通江,在这个紧急关头,通江县的贫苦民众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保卫根据地。
很短时间就有3000名青年报名参军,其中就包括比刘海清大10岁的哥哥刘河清。
可是谁也没想到,当乡里扩红的干部来家里领人时,当时才刚刚结婚不久的刘河清突然舍不得才娶的媳妇,反悔了;但是又不好意思直面乡里的干部,所以就选择不辞而别。
这个时候正在一旁编着竹筐的刘海清突然站起来,表示自己愿意代替哥哥参加红军。
许多年后,刘海清老人面对记者,表示自己当时之所以站出来代替哥哥参军,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也知道哥哥才结婚,并且哥哥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如果哥哥真参军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肯定就更不富裕了;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家里太穷了,自己参加红军至少能吃饱饭。
最开始乡里的干部见刘海清太小,还不想要他;经不住刘海清的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了刘海清报名参军。
只是刘海清不知道,他这一走就是20年。
《红军过雪山》油画
1935年,刘海清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长征。
在翻越海拔4980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进入布满沼泽泥潭的松潘大草地时,当时连续拉了好几天肚子的刘海清发起了高烧,差一点就倒在了草地上。
是当时红四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的张仁初,把自己的马让给了刘海清以及另一个患病的“红小鬼”,张仁初让刘海清拽着马尾巴走,叮嘱他无论如何不能掉队,刘海清到最后几乎是被马拖着走出了草地。
从此,刘海清就给张仁初做起了警卫员。
张仁初,是红四方面军有名的猛将,攻坚时常赤膊挥刀领兵冲锋。他曾11次“挂彩”,仅胸部以上就有战伤10余处,战士们都叫他“张疯子”。
红军走出草地后攻克的第一处“天险”腊子口就是张仁初带领敢死队夺下的。当时张仁初严令才13岁的刘海清不许参加战斗。
腊子口战役遗址,敌军的防御工事
1955年,张仁初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因为刘海清年纪太小,所以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他一直都担任警卫员。
到达延安后,上级觉得才15岁的刘海清应该到学校多学点知识,于是安排他进入“抗大”学习。
所以,一直到抗战爆发时,刘海清的身份依然只是普通的红军战士。
平型关战役
02、刘海清从“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先后担任副排长、排长、连长。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343旅685团,刘海清能被分配到这支部队,可见他在“抗大”成绩优异。
因为115师343旅685团是由红一军团第2师改编而来,是红军主力中的主力。
第一任团长是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黄永胜、第二任团长是同样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杨得志,团领导里还有后来的邓华上将以及吴法宪中将。
刘海清作为“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能被分配到685团,足见他能力有多么出色。
刘海清在抗战时期表现非常出色,在平型关大战中,他还在白刃战中干掉了一名日本侵略者。
抗战胜利后,刘海清所在部队越过渤海、挺进东北,在白山黑水间与美式装备的近百万国民党军展开了鏖战。
这期间,他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所在部队于1949年3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8军112师,此时的刘海清任112师334团团长。
此时他才27岁。
被俘后的陈长捷
刘海清在在解放战争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在平津战役中,亲自在地下室俘虏了国民党天津守将陈长捷。
朝鲜战争爆发后,刘海清被晋升为志愿军第38军113师的副师长。
在三里所和龙源里战役中,刘海清亲率113师338团跨越崇山峻岭,冒着敌军炮火以14个小时强行军145华里的速度,先于美军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阵地,关死了美军南逃的“闸门”。
之后,又果断分兵,率337团直插龙源里,卡住了美军北援之路,为实现毛主席提出的“以歼灭美军第一、第二、第二十五师的主力为战斗目标”的决心意图,为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彭老总在那份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的亲笔电文里还着重表扬了刘海清:
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
1955年授衔时,虽然有呼声希望根据朝鲜战场上的军功授予刘海清少将军衔,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他参加红军时年纪太小等多种原因只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这里说一个小八卦,著名影星韩雪的爷爷韩曙大校与刘海清同年,但是比刘海清更早担任38军副军长,但是最终刘海清在1968年被任命为38军军长,而此时韩曙则被调到47军担任副军长。(时任47军军长的黎原是瑞幸咖啡实际控制人黎辉的父亲,也是凤凰卫视原主播曾子墨的公公)
韩雪和爷爷韩曙(中)
并且刘海清还在1973年被任命为了北京军区副司令。
1980年初,已在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工作了整整7年的刘海清,平职调到新疆部队,先后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兰州军区副司令兼新疆军区司令员。
1987年,刘海清主动提出离休,遗憾的错过了第二年的授衔,其实当时已经准备授予他中将军衔了。
2007年,刘海清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来源:兰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