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不知道他叫什么,今天我看到他大谈教育,我才知道他叫李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22:19 1

摘要:去年,我看到了一个人在大放厥词,我非常讨厌,当时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的观点很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所以我写过文章批评了他。因为他说了一些观点让我很难接受,他说:“中国人 24 小时工作,他妈的,巴不得 48 小时工作。我到西方去,我到美国去,人家西

去年,我看到了一个人在大放厥词,我非常讨厌,当时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的观点很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所以我写过文章批评了他。因为他说了一些观点让我很难接受,他说:“中国人 24 小时工作,他妈的,巴不得 48 小时工作。我到西方去,我到美国去,人家西方的人该关门就关门。信仰比钱重要,中国人是钱比什么都重要,唯有中国有财神,哪有财神呢?全世界哪有财神,中国人见面,就说恭喜发财,还唱恭喜你发财……”

我当时对他的言论进行了反驳,内容如下:【这是多么无知和荒谬的言论啊!首先,说中国人拼命工作就代表着只看重钱,简直是无稽之谈。据相关统计,中国人的勤奋工作,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实现梦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担当。再看看那些在科研一线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他们日夜钻研,为的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这可不是为了钱那么简单,而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未来!还有那些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消防员、警察等等,他们的付出难道能用“钱”来衡量?

而所谓的西方“该关门就关门”,就能说明他们更注重信仰?他们的信仰是什么呢?是自私自利,还是以我为中心?这简直是断章取义。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运行方式,不能片面地以工作时间来评判价值观。

这位名人崇洋媚外的言论,实在是我国的耻辱。他这种对祖国的诋毁和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只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朴实的,勤劳善良,甘于奉献是我国几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这哪里是美西方的自私野蛮所比拟的?……】

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叫什么,但是我认为他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我就默默地留意了。后来我也看到过他的其他的一些视频,他的观点,有很多我是不认同的,然后我认识他叫李阳,是疯狂英语李阳。

今天我又看到他在抖音里大谈教育,我忍不住又要吐槽一番。他说:“这批人将之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代,最难培养的一代。现在的孩子已经跟以前完先不一样了,土壤不一样了。第一是溺爱,第二是游戏,第三是短视频,第四是手机,四大毒品环绕其中,所以这样的孩子已经叫星星人类,已经不是正常人了。现在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已经完全不能靠家庭教育,完全不能靠父母,只有国家采取行动,中国这一代才能被拯救。如果我是教育部长,第一步全民住校,把教育部改为国防二部,让我们的全部的学校进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第二禁止学生玩游戏……第三、中国教育必须改革,第一作业为非法,不能布置作业,一个孩子学习4个小时就可以了……”

他的这样的言论是极端错误的,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的确是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否定家庭教育,否定现在的网络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我认为这是绝对错误的看法!

我们首先认识一下“疯狂英语”李阳。

2011 年,李阳家暴事件曝光,瞬间成为舆论焦点。他的妻子 Kim 在微博上晒出受伤照片,控诉李阳的暴力行为,照片中触目惊心的伤痕,让公众对这位 “疯狂英语” 创始人的真实面目感到震惊。李阳不仅没有对自己的暴力行为表示出深刻的悔意,反而抛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这是中美文化冲突,她扔了我的书,我差点杀了她。” 这种将暴力合理化的说法,无疑是对公众认知的公然挑战。在他看来,似乎暴力只是文化差异下的一种 “正常反应”,而不是对家人的严重伤害。

李阳的这种极端思维并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他的性格与价值观之中。从他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一旦遭遇不顺,就会用暴力来宣泄情绪。这种暴力倾向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还逐渐渗透到他的教育理念中。他所谓的 “军事化管教” 育儿方式,便是这种暴力思维的延伸。在他的观念里,孩子需要通过严格甚至是暴力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才能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2021 年,李阳再次被前妻 Kim 曝光家暴女儿的视频。视频中,李阳的怒吼声和女儿的哭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碎。他对女儿的 “军事化管教”,让女儿在恐惧中成长,也让公众对他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这种育儿方式,不仅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和道德,也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李阳却将这种暴力管教视为一种教育方式,甚至试图将其推广到整个教育领域,为他那些极端的教育改革主张埋下了伏笔。他似乎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暴力与恐惧。

曾经,李阳的 “疯狂英语” 创造了教育行业的辉煌。他凭借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极具感染力的演讲,吸引了无数渴望学好英语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阳商业帝国的内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管理混乱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一大阻碍,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低下,内部矛盾不断。而李阳的道德丑闻,更是给公司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家暴事件曝光后,他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学员们对他的信任瞬间崩塌,纷纷要求退课。合作伙伴也对他避之不及,公司的业务陷入了停滞状态。曾经辉煌的商业帝国,在短短几年内便分崩离析。

面对商业帝国的崩塌,李阳并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试图通过一些投机行为来挽回局面。他转型安利直销,希望借助直销模式来实现商业上的突破。他似乎没有意识到,直销行业同样需要诚信和良好的口碑作为支撑。他的家暴丑闻已经让他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这种情况下贸然进入直销行业,无疑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他还皈依佛门,试图借助宗教的力量来重塑自己的形象。他的这些操作,更像是一种商业炒作,而不是真正的信仰追求。他的种种行为,暴露出他缺乏核心价值支撑,只是在不断地追逐利益和热度,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李阳在教育改革言论中,抛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现在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已经完全不能靠家庭教育,完全不能靠父母。” 这一论断,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教育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他似乎站在了家庭教育的对立面,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全盘否定,认为家庭教育已经 “死亡”,无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李阳似乎忘记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父母的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建立的亲密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权威数据显示,85% 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源于家庭沟通缺失。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如果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封闭,心理问题也会随之滋生。李阳主张的全民住校、军事化管理,虽然看似能够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管理,但却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在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被大大减少,亲情的纽带变得脆弱。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使在学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内心也可能是孤独和空虚的,缺乏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对亲情的珍视。

在李阳的教育改革言论中,游戏、短视频被他视为洪水猛兽,与毒品并列,成为毒害孩子的 “四大毒品” 之一。他认为,游戏和短视频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他的这种观点,无疑是对数字时代教育载体的一种片面解读和过度妖魔化。

游戏和短视频并非一无是处。以《黑神话:悟空》为例,这款游戏凭借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剧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国内赢得了众多玩家的喜爱,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了文化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短视频平台上,也有许多优质的教育内容,如科普知识、历史文化讲解等,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合理使用数字工具可提升学习效率 37%。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数字工具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选择有益的内容,游戏和短视频完全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助力。李阳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 禁止。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孩子沉迷的问题,还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李阳的教育改革提案中,有一个极为荒诞的设想:将教育部改为国防二部,让全部学校进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拯救中国这一代孩子。在他的设想中,学校将实行 “抢饭制”,学生们在吃饭时需要像军人一样争抢,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还会进行 “暴雨拉练”,让学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这种军国主义式的教育改革,看似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意志力,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危害。日本的 “宽松教育” 失败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推行 “宽松教育”,减少了学校的学习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国际竞争力减弱。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育政策,回归传统的教育方式。李阳主张的军事化管理,与日本的 “宽松教育”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可能导致孩子创造力的退化。在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严格的约束,缺乏自由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长期下去,他们的思维会变得僵化,创造力也会被逐渐磨灭。

军事化管理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抢饭制” 和 “暴雨拉练” 等反人性的措施,会让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巨大的压力。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下,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李阳却对这些潜在的危害视而不见,一心推行他的军国主义式教育改革,这种盲目和短视,实在令人担忧。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育内卷” 与 “教育焦虑” 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概念,然而,许多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李阳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内卷” 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愈发稀缺,家长和学生为了获取这些资源,不得不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往往呈现出过度和非理性的状态 。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在拼命往前挤,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焦虑” 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价值观的扭曲,家长们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将成绩视为衡量孩子未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情绪。他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这种焦虑不仅影响了家长自身的心态,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数字时代,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尚可,但在部分二级指标上得分偏低,如网络基本技能、网络效能感知和网络创新能力等。为了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我们不能仅仅采取简单封禁的方式,而是应该制定《青少年网络素养标准》,从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网络规范和网络学习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明辨是非,理性看待网络内容。

游戏和短视频并非完全是洪水猛兽,它们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属性。以《塞尔达传说》为例,这款游戏凭借其开放的世界设定、丰富的解谜元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玩家。玩家在游戏中需要不断探索、思考,解决各种难题,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优质游戏,开发 “学习型游戏” 课程,将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短视频平台上也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如科普知识讲解、历史文化介绍等,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这些资源,让短视频成为他们学习的有益补充。

为了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充分发挥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建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如课后托管、兴趣培养、亲子活动等。在课后托管方面,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安排专业的老师,辅导孩子完成作业,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各种兴趣班,如绘画、音乐、体育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他们的潜能;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通过这些服务,社区教育中心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家长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

“家庭教育导师制” 也是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为每个家庭配备专业的家庭教育导师,这些导师可以是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导师通过定期家访、线上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针对孩子出现的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等,导师可以帮助家长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导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通过 “家庭教育导师制”,家长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李阳从 “疯狂英语” 的辉煌走向 “疯狂教育” 的荒诞,这一历程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领域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他的家暴劣迹、商业投机以及极端的教育改革主张,不仅是个人的失败,更是对整个教育生态的冲击。当一个家暴惯犯、商业投机者披上 “教育改革家” 的外衣,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认知。真正的教育变革,应当建立在尊重个体成长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而非通过制造恐慌、贩卖焦虑来谋取私利。面对李阳们的雷人言论,我们既要坚决批判其错误观点,更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新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伪教育理念误导,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有利于成长的教育环境。

我希望我国少一点像李阳一样的“专家”,也希望媒体平台严格审核,不要让那些错误的言论在网上传播,影响了一些国人的看法!

来源:天下棋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