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萃元:又到桃花嫣红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8:00 1

摘要:桃花坞村座落在皇藏峪北的群山中,村子西边,丛林吐翠,群山如黛,山岰中,百亩桃花,如云似雾,灿烂弥漫,花的海洋,粉的世界,如梦中仙境,似天边的彩霞,那粉都都的花瓣儿,如少女轻启的红唇,像村姑泛红的脸颊。几个蜜蜂对我上下打量,轻轻唱着不肯离去,不知是我身上沾染了花

又到桃花嫣红时

陈萃元

春天来了,又到桃花嫣红时,突然生出踏春赏桃花的冲动,于是立即邀好友,驾车直奔萧县沈峪桃花坞而去。

桃花坞村座落在皇藏峪北的群山中,村子西边,丛林吐翠,群山如黛,山岰中,百亩桃花,如云似雾,灿烂弥漫,花的海洋,粉的世界,如梦中仙境,似天边的彩霞,那粉都都的花瓣儿,如少女轻启的红唇,像村姑泛红的脸颊。几个蜜蜂对我上下打量,轻轻唱着不肯离去,不知是我身上沾染了花粉,还是自带芳香。我漫步桃林中,仔细观察了花瓣,原来花分五瓣,怪不得称“五福临门”呢。有人说,这五瓣分别代表长寿、富裕、康宁、好德、善终,寓意吉祥。

桃树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北地区,是我国古老的树种,它象征美好,在古代,被广泛运用于文人墨客的诗词和绘画中,成为寄托美好感情和表现爱情的重要载体。桃树最早见于记载,是《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象征着青春美丽,常用于祝福新娘。

我从桃园出来,坐在园子边的石头上,左边是粉红一片,右边是小溪潺潺,我闭上眼睛,一串与桃花有关的地名浮现在眼前:桃花渡、桃花山、桃花岭、桃花坡、桃花庄,自然也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凡是地名冠以桃花的,都会在人们的心里泛起美的涟漪,给人以美的享受,桃花源不就是这样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样的社会,岂不让人人想往之。《桃花源记》创作于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陶公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桃花源,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社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历史上,有位绝美佳人的名字和桃花息息相关,那就是桃花夫人。桃花夫人,妫姓,陈氏,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国君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也称息夫人。

桃花夫人省亲时,借道蔡国,被姐夫蔡侯调戏,息侯闻知后联合楚国报仇,楚文王借机伏获了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转头又征息国,欲霸桃花夫人,危难时刻,桃花夫人为使百姓免遭涂炭,无奈嫁入楚国,成为楚夫人。楚文王倍加宠爱,不惜在楚国别都建造一座紫金山,凿修桃花洞,供夫人享乐。桃花夫人进入楚宫三年,不曾言语,楚文王问其故,夫人曰,我一女人,侍候两任丈夫,不能死,还能有何言?楚文王去世后,夫人又经历了二子争位,子元乱政等变故。这段历史,耐人寻味,为了一个女人,废了两位君主,打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息夫人的魅力。桃花夫人是一位集美貌、坚贞与才华于一身的传奇女子,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人们对美好的想往和追求。桃花夫人的命运凄婉多变,引起了人们广泛同情和慨叹,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唐杜牧瞻仰桃花夫人庙时,有诗赞:

细腰宫里露新桃,

脉脉无言度几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古往今来,以桃花为题材的诗,不计其数,唐朝刘禹锡的桃花诗故事,挺有情趣。刘禹锡,汉室刘胜后裔,二十一岁晋进士第,唐顺宗即位,启用柳宗元刘禹锡进行改革。几个月后,皇帝換人,改革失败,刘险些被杀,被眨放郎州任剌史。十年后,新皇诏书,回到京城,这年春,他和友人去玄都观观赏桃花,写下著名的桃花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到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寓意他被贬后,一帮奸徒小人又充斥朝廷,这诗一传出,自然是又得罪了当政和新皇,于是,他又被贬到了连州任剌史。十三年后,他再度回到京城,这时己五十多岁,己无所顾及,于是,他又去了趟玄都观,并且又赋诗一首:

百亩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表现了对政敌的轻篾,极具讽刺意味。刘禹锡为何自称刘郎呢?刘郎何许人?这里是巧用典故。东汉人刘晨、阮肇,是一对年轻人,有次去天台山游玩,见到一棵桃树,吃了树上的桃子,迷了路,结果遇到两位绝佳的美女,他们经不起诱惑,和两个美女相处了半年。后来,他们要求回家,美女也不勉强,待回家后,发现他们的子孙已经历经七世,原来他们是误入了仙境。

刘禹锡把自己比作了仙人刘晨。后来,人们几乎忘记了桃花刘郎最初的典故,一说起桃花刘郎,就认为是指刘禹锡。

说到桃花,自然想起“桃花运”,桃花运原是算命术语,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的位置而言,如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的时候,就叫桃花运。桃花运,也称桃花缘,和一个美丽的故事相联,它就是崔护《题都城南庄》诗的故事。唐贞元年间清明,书生崔护独自去城南门外郊游,进入一片桃花园,偶遇妙龄女子绛娘,一见钟情。次年清明,崔护再去寻找绛娘,却发现大门紧锁,于是无奈,在门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天后,崔护再去寻访,经过几番波折,终于如愿以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首诗,脍炙人口,有目共赏,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最有名的桃花诗要属明唐寅的《桃花诗》: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贪者缘。

若将富贵比贪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贪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在中国文坛上,还有两个戏剧与桃花有关,且影响力斐然,它们是《桃花扇》和《桃花庵》。先说《桃花扇》。《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依明末为背景,以复兴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侯方域因科举落第,寓居南京莫愁湖,结识了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一见倾心,订下婚约,并赠李香君一把题诗的扇子。侯方域因与东林党人交往,而被南明重臣阮大铖陷害,不得己逃离南京。李香君因拒绝嫁给漕运督抚田仰而跳楼,血溅桃花扇,侯方域的朋友楊龙友将扇面的血痕点染成桃花图,这就是贯穿全剧的桃花扇的来历。后来,侯方域回到南京,找到李香君,但李香君己经出家为尼,在道士的点拨下,侯方域也随之剃度,一对有情人双方遁入空门。

李香君的真实结局,并不是孔尚任笔下的结果,民间传说有多个版本,比较接近史实的是,侯方域把她带回河南商丘老家,妓女身份暴露后,被侯父赶出了家门,最后患病郁郁而终,死后葬于商丘李姬园村,其墓五十年代发掘,证实墓主人为李香君。李香君一生坎坷,尤其最后归宿令人惋惜。

另—个是戏曲名剧《桃花庵》,故事的主线围绕着苏州富家子弟张才与桃花庵尼姑陈妙善之间的爱情展开。张才在虎丘山逛庙会时偶遇陈妙善,二人情投意合,张才遂扮女装入庵与妙善暗结连理。然而不久,张才不幸在庵中染病去世,后妙善生下一子。妙善将婴儿托付给熟悉的王桑氏,王桑氏将婴儿卖给知府苏坤为子,取名苏宝玉。十二年后,张才的妻子窦氏发现苏宝玉长得特像张才,便收为义子。后来,窦氏通过盘问王桑氏,得知苏宝玉的真实身份后,前往桃花庵确认实情,最终,她谅解了妙善,苏、张两家也得到和解,苏宝玉高中状元,结局圆满。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陶公爱菊,唐人爱牡丹,周公酷爱莲,何人爱桃花?天下芸芸众矣!百花园中各奇异,朵朵不怕无人惜。桃花桃花,女人女人,永远蛊惑和撩拨着男人的一颗脆弱贪婪的心。

来源:明星私享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