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说,这不还是有利润吗?商业银行批发价是1.75%,贷给我们是2.58%,不还是有0.83%的利润吗?
最近,楼市不太平!发生了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极大程度影响了接下来的走势,我一个一个跟大家来讲解: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把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停掉?
因为低于3%,银行根本就不赚钱!
首先,大家要理解,钱的逻辑:
是不是央行把钱印出来,然后各大商业银行找央妈批发钱,拿出去放贷。
好了,你知道批发价是多少吗?行业里面的标准是1.75%。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说,这不还是有利润吗?商业银行批发价是1.75%,贷给我们是2.58%,不还是有0.83%的利润吗?
如果你这么想就太简单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息差是在1.8%,你以为开银行不用成本呀,每个月这么高的固定开支,谁开出呢?还不是借款人出的。
那现在搞出来的消费贷,其实银行已经大幅低于安全线了,不管是2.8%,还是2.58%,银行都要亏本!
为什么即使亏钱,消费贷还会流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商业银行的管理架构决定了,一般分为总行和分行、分行下面还有支行。
利润这玩意,总行比较看重,分行不是很看重,支行更不看重,支行要完成的是每个月的放款额度。
要知道,90%以上的贷款,都是从支行放出去的,现在大家只愿意存钱,不愿意贷款,支行完成不了业绩,只能搞“促销”了,就是亏本,也要先把钱贷出去,完成任务。
为什么现在要把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收走呢?原因就是总行发现不对劲,你丫支行只顾完成业绩,忽略了利润,这可不行,赶紧把你叫停了!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其实消费贷只是银行众多贷款项目里面一个,接下来,经营贷、流水贷、信用贷、装修贷才是重头戏。
这些贷款牢牢绑定了你的房子,银行不怕你不还,因为你有抵押物。
但消费贷不行呀,你没有抵押物,你拿钱真去消费了,还不上了,银行能拿你怎么办?你最多就是征信有问题。
但是经营贷和流水贷不同,你有抵押物,银行不怕你呀,而且利率比消费贷还要高,稳定性也高,所以,这才是银行的香饽饽。
因为担心消费贷流入到股市、楼市,甚至归还民间借贷,这个是监管部门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这里操作失控,那么就可能引发中国版本的“次贷危机”。
从去年国庆以来,很多00后拿着钱进入到了股市,如果消费贷再流入股市,这部分年轻人的风险意识没那么强,只想着到股市来搏一把。
结果很有可能负债累累,增加年轻人的负债,消费和经济更加如履薄冰,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4月份起,停止低息消费贷。
这也就意味着,短期2个月内,我们降息的可能性很小了。
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6月左右,美联储应该顶不住了,他们应该会率先降息。
届时,我们应该会像去年924那样,一系列组合拳出台。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楼市会火到什么程度,懂得人自然懂!
还有一点,很多人问我,现在买深圳是不是最低点?
其实去年7月份才是最低点,现在买入,是次低点,依然有机会!
其实房地产,从更高维度来看,就是四个字“城市经营”。
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城市,杭州!
这些年杭州的发展,堪称中国城市的典范,杭州在经营城市的手段和认知上, 其实超过了其他城市,甚至比深圳还要强,这一点,在深圳多年的我,不得不服。
只能说,杭州管理层背后,绝对是高人,房价,在我看来,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跟股市一样,不仅需要有业绩支撑,还需要有预期,也就是想象空间。
杭州的聪明之处,是在于它从来不去卷所谓的GDP,也不卷工业产能,用电量这些数据,而是扶持民营企业,扶持总部经济,扶持高科技,因为这些产业,才能够给一座城市造福。
老百姓富了,购买力强了,就能支撑房价,房价起来了,卖地贵了,城市就有更多钱用来搞基础配套,这样就形成了正循环。
一句话概括,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如果一座城市,把房价压得死死的,表面上看,对老百姓挺好的,因为房价低,生活成本低,就有更多钱来消费,老百姓就会很幸福,这种模式,有没有错呢?当然没错。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阻碍了这座城市买了房的老百姓,资产升值的速度,大家的财产性收入变少了,势必会影响这座城市产业升级的速度。你口袋里面的钱不多,你怎么追求你的理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重庆和长沙当年把房价按得死死的,现在终于醒悟了,也开始放开价格管控,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输给了杭州和成都,再怎么追赶,始终差了一截。
长沙人口1091万,GDP超过1.5万亿,但是地铁通车里程不到300公里,拥挤不堪,为啥长沙建地铁不提速呢?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年把抑制房地产作为KPI,导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速度慢下来了,其实已经开始限制城市的发展了。
当然,在城市经营方面,我们需要试错,需要鼓励多种模式经营,不一定杭州就是对的, 重庆和长沙就是错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一座城市的管理层,把管控房价作为KPI,势必会对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反噬。
这就是今年两会提到的重要指示,要把提高老百姓财产性收入,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
不仅需要增加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同时还要增加财产性收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提振经济的效果。
而把一座城市“经营好”,本质上,就是帮助老百姓提高财产性收入,我建议中国内地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去杭州学习一番,好好反思,这个关乎到老百姓的钱袋子,比你那个乌纱帽更加重要!
经常在网上刷到一种评论,很多人都在抱怨,现在大城市房价太贵了,买不起,最好跌成3000元一平米,因为按照他们的逻辑来计算,房子的建筑成本最多1000元一平米,开发商卖3000元一平米,还有盈利空间呀!
北上深,一套100平米的三房,三四十万就能买一套,这样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呀,全民安居乐业,多好呀!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或者是大城市房价,本身这里面就是一个“局”。
啥局呢?10万一平米的房子,这里面建筑成本确实只要几千块,再加上开发商应得的利润,卖2万应该是可以了,为啥要卖10万,因为这里面8万块钱,是买地的成本,还有各种税费,这些钱都是要上交财政的。
否则你怎么可能享受到一二线城市这么便捷的地铁、学校、医疗、公园等优质资源呢?
财政拿着这些钱,其实也是花在了公共服务上,以此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软实力,否则怎么会有源源不断年轻人进来呢?
一座城市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怎么可能会有好的产业呢?没有人才和产业,城市还能持续发展吗?
中国确实有很多城市,房价很低,居住环境也非常好,比如说广西北海、广东惠州,有山有海、气候宜人,但是你会去常住吗?你不会,因为那里没有产业,没有赚钱的机会,你自然不会去。
那还有人自作聪明,蒋老师,我是做自媒体的,我能不能去便宜的地方买房,因为我只需要环境好,又便宜,又宜居就行了,我又不想生小孩,将来就在一座性价比高的城市过一辈子,无忧无虑多好呀!
恰巧,我也是做自媒体的,首先可以肯定一点,自媒体创作者,如果不考虑收入上限,你觉得自己每个月赚个几万块钱就满足了,那你去一个性价比高的城市生活是没问题的。
但是你野心很大,想要赚大钱,对不起,你还得来大城市!
就好像搞直播带货的,最后都去杭州和广州开公司了,因为单打独斗做不大!你之所以愿意呆在小城市,是因为你能力还不够。
蒋老师是服务中产阶级和富人的,所以我也得在一线城市,如果我去一个三线城市,我跟客户的距离就远了,同时我的信息会越来越闭塞,圈子会越来越狭窄,这个无形的损失,我承受不起。
所以,天底下哪有什么占便宜的事情,你每占一个便宜,背后都要付出相对应的代价,只不过,这个代价,有时候你没有看到而已。
所谓高手,就是永远不存在占别人便宜的心理,他们只相信价值对等和交换!一旦你进入到占便宜的感觉,你就离韭菜不远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M2在两年内暴增50%,导致深圳房价从1万一平米,飙升到了4万一平米,两年时间翻了4倍。
2015年棚改货币化,深圳房价半年内翻了一倍!
2024年929新政,一直到现在,差不多半年时间了,深圳核心区二手房,价格涨了差不多20-30%。
现在货币还在持续发力,从稳健发行货币,到适度宽松,文字的变化和升级,前所未有!
这场经济抢救手术,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首先是一场传媒战,很多楼市空军依然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现在的信息传播环境,跟1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蒋老师要呼吁大家,统一战线,要对国家经济复苏有信心。
可能那些幻想房价还会持续下跌人,他们还没有注意到:
全球央行都在积极干预市场,日本央行直接进股市了,美国也在给全民发钱,我们力度当然也非常大,光是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投资规模就高达5万亿。
尤其是这两年大基建提速,大量资金被印出来。
这些钱最终流向哪里呢?
要么是股市,要么是楼市,不可能还有第三种选择。
还有一点,就是地方债,现在已经高达47万亿,城投债规模高达65万亿,要把这些债务搞完,主要还是靠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交易税。
大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房价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必须涨!
现在北京海淀顶级学区房,挂牌价多少呢?15万一个平方。
上海陆家嘴江景豪宅,差不多挂牌价是25万一个平方。
深圳湾豪宅挂牌价差不多到了30万一个平方。
一旦货币超发的量超过警戒线,那么房价的上涨速度,一定会超过大家的预期。
其实拉升楼市,我们还有大招没有出台:
比如说财政赤字货币化。
让央行直接印钞买国债,一旦这一招出台,那就不是简单的房价上涨逻辑了,而是国家信用保卫战,是百万亿的地方债清算战,是千万建筑工人的保就业之战,当国家印钞机开始发动时,所有的经济学原理都会失效,所有的市场规律都会让路。
当M2冲向400万亿的时候,你手中的现金就贬值了30%,你不还是要屁颠屁颠跑去核心城市买房抗通胀吗?
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家还在迷茫中质疑,这一轮房价会不会涨起来的时候,地王潮已经来袭了。
上海静安单价最高地王,出现了楼面价16万一平米;
天津和平山东路地王,楼面价已经涨到了4.35万一平米;
北京海淀树村地王,楼面价达到了10.23万一平米;
杭州水电新村地王和蒋村地王,楼面价分别去到了7.74万、8.8万一平米、
成都锦江金三地王,楼面价也高达4.12万一平米;
厦门思明新地王,楼面价6.27万一平米;
苏州园区新地王,楼面价6.5万一平米;
请告诉我,这不是地王潮,又是什么?楼市空军打脸了吧!
春江水暖鸭先知,楼市会不会反弹,开发商比我们清楚,他们有智囊团,有市场调研大军,难道这些数据都是造假吗?
显然,当下就是最好的买房信号,不管你承认与否,地王频现,随后就会伴随成交量和价格的翻倍。
楼市空军们,很多账号已经停更,或者被封禁了,而那些真正聪明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售楼中心了。
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低能级城市的房子赶紧处理掉,亏本也要处理了,然后拿着钱去核心城市买一套,最好的置换时机已经来了。
聪明人一定是先布局,在货币洪流提前三个月的时候布局核心城市优质资产,等到洪流来的时候,坐享其成。
眼下去核心城市买房,窗口期不会太长,普遍在3-6个月内,你是选择观望,还是选择做一个驾驭洪流的弄潮儿呢?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如果一个板块,发展已经非常好了,非常成熟了,我劝你,不要去买了,虽然你买进去不会亏,但其实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你要买一个板块,这个板块呢?有超级大的预期,恰好还没有兑现,但规划和施工已经开始了,这个时候买进去,你才有机会盈利。
举例,2015年买深圳湾,就是不错的机会,2008年买前海也可以,那2025年,买深圳哪里呢?
有人会自作聪明,说买红树湾,买欢乐海岸,那里有深超总!
错了,深超总五年前就开始建设了,今年就会建好,你买晚了,因为价格已经透支出来了。
这个时候,你要买福田的上下沙,因为香蜜湖金融中心,因为河套深港科技产业园还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个板块正好能够吃到这两大产业的红利,一虚一实,就是深圳的王炸。
你现在10万一平米单价买进去,五年后,最少15万一平米的单价,10年后,20万一平米的单价,这个涨幅,就是十年翻一倍,叠加6倍杠杆,别提有多爽了。
但是你现在30万一平米买深圳湾,你10年很难翻一倍了,虽然深圳湾确定性比上下沙要好,但成长性已经固定了,这就是买房盈利的奥妙所在。
还有某房产大V为了卖深圳龙华的房子,就说龙华的房价,以后会超过福田,甚至是福田的两倍,这种鬼话你们也信?
是的,的确龙华也有成长性,但你们忽略了一个原则性问题,那就是板块的发展也是有能级和天花板的。
龙华的天花板就是城市的次中心,副中心,而不是主核心!
深圳的主核心,现在是南山和福田,未来也是南山和福田,因为深圳最好的产业、最好的市政配套,永远都是放在这两个区。
买房,首先是选对区域,然后在一个相对有成长空间的板块下手,如果区域选错了,你再努力,也是被割韭菜。
另外,买房选户型,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保障房跟商品房的差异化,具体体现在哪?
一句话概括,小户型商品房,在未来的表现,会很难跑赢大盘,因为会面临保障房的冲击,你想一下,同样的地段,品质也差不多,一个是60平米的保障房,租金1000元,而一个是60平米的商品房,租金3500元,你选哪个?
但是140平米的商品房就不同了,这类产品,保障房很难出现,大多都是市场化定价。
我国商品房之前跑偏了,就是在2006年到2010年,这几年时间,我国拼命在建商品房,因此那几年,也是我国基建发展速度最快,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间段,但说实话,也为后来的房价下跌,埋下了伏笔,因为商品房建多了,过剩了!
过剩怎么消化?要么是这座城市产业和人口流入速度够快,能够用增量财富和人口来消化,如果这座城市原地踏步呢?房价就一直起不来了!
我国人口财富和产业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北上深杭广成,这几个城市,未来的商品房肯定还会涨,因为消化快,不怕吃多,吃多休息一下就好了。
随着保障房的逐步建设,未来一二线城市,大部分打工人都会住在保障房里面,那个时候,商品房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所以,大家在选择商品房户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选中大户型和大户型,不要去碰小户型!
128、143、185都是不错的,超过200平米,我也不太建议,当然,你是富豪,追求的是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请随意,越大越好!
来源:蒋昊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