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西游记》才是“人性百科全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21:15 2

摘要:读《西游记》,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大概就是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抵达灵山,取真经时,如来座下的阿傩、伽叶却公然索要“人事”。

读《西游记》,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大概就是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抵达灵山,取真经时,如来座下的阿傩、伽叶却公然索要“人事”。

满心虔诚的师徒几人瞬间傻眼,这和他们一路的认知简直天差地别。

本以为到了灵山,便是超脱苦难、抵达净土,谁能想到,这神圣之地也逃不开世俗的那一套。

这个看似荒诞的桥段,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划开了人性的复杂表皮,让我们看到那些隐藏在深处的幽微之处。

吴承恩早就在《西游记》中写透了人性:

作妖的都是宵小之徒 ,八十一难,难难都在考验人性,也处处揭示着人性。

01.有权就任性,“仙长”也疯狂

在车迟国,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这哥仨,穿着道袍,装模作样,靠着些小法术,就把国王哄得晕头转向,成了车迟国的座上宾。

他们在车迟国呼风唤雨,作威作福,百姓敢怒不敢言。

可实际上,这三位所谓的“仙长”,不过是借着权力的幌子,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

就像明朝嘉靖年间,陶仲文靠着所谓的“仙丹妙药”,一路平步青云,当上了礼部尚书。

还有严世蕃,凭借写青词的本事,讨得嘉靖欢心,竟也混到了首辅的高位。

这些人披着官服,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和车迟国的那三只妖怪又有什么区别呢?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这句话放在车迟国的故事里,再合适不过。权力一旦失去约束,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

通天河里的老鼋,修炼了上千年,本应看淡世事,可还是想着托人打听自己的前程,无非是想在权力的体系里,谋个好出路。

从古代的“卖官鬻爵”,到现在一些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权力寻租的戏码,一直在上演。这就好比西游记里的幌金绳,看似是个宝贝,实则捆住了无数贪婪的灵魂。

车迟国的故事,表面上是降妖除魔,实则是对权力腐败的深刻批判。

吴承恩借着这个故事,狠狠讽刺了现实中那些滥用权力的人。

他们就像车迟国的妖怪,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内心空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一些人一旦手握权力,就忘记了初心,开始为所欲为。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造福百姓,用不好则会害人害己。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防止权力被滥用,避免让自己成为权力的奴隶。

02.不怕妖怪凶,就怕小人阴

白骨精三番五次变幻模样,试图迷惑唐僧师徒,每次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

可即便如此,唐僧还是被猪八戒在一旁的煽风点火给忽悠了,最终赶走了孙悟空。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历史上,南宋的秦桧陷害岳飞,杨沂中、万俟卨这些小人在一旁推波助澜,让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严世蕃倒台前,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在他门口排队递状纸,就盼着能讨好他,捞点好处。

这些人就像黄风岭上的黄风怪,本事不大,却能把人吹得晕头转向,制造出一片混乱。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奉承者的画笔总是在描摹你想要的色彩。”

平顶山的金银角大王拿着紫金葫芦喊名字,只要对方答应,就能把人吸进去。

现实中那些巧言令色的小人,不也是这样吗?

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用甜言蜜语给人贴上各种标签,让人心生好感,放松警惕。

从唐朝李林甫的“口蜜腹剑”,到现代职场中的PUA,从《官场现形记》里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叩头虫”,到网络上的水军,小人作祟的方式虽然不断变化,但他们内心的阴暗和算计,从未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小人,他们可能表面上和你称兄道弟,背后却在算计你。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西游记》里的那些妖怪,正面交锋或许不可怕,可一旦耍起阴招,防不胜防。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小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就和小人同流合污。

毕竟,与小人共舞,最终受伤的往往是自己。

03.贪念如黑洞,欲壑总难平

狮驼岭三妖,那叫一个凶残,把整座城池的人都吃光了。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洞府里还堆满了抢来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

这场景,和《金瓶梅》里西门庆的藏宝阁如出一辙。

明末清初的山西亢氏,地窖里的白银堆得比房子还高;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特,靠着诈骗手段,用一文不值的股票骗取了大量财富。

再看看观音禅院的老主持,仅仅为了一件锦襕袈裟,就起了歹念,想要放火烧死唐僧师徒。

这些人,都被贪婪蒙蔽了双眼,陷入了无尽的欲望深渊。

希腊哲人第欧根尼举着灯笼在雅典街头找“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迷失的人性呢?

从东汉梁冀的“兔苑”,到清代和珅的恭王府,从庞氏骗局到P2P暴雷,贪欲总是在重复着同样的悲剧。

黄狮精偷了兵器,非要办个“钉耙宴”来炫耀,现代社会里,有些人买了豪宅、名车,就迫不及待地发朋友圈炫耀,这种炫耀性消费和妖怪开宴席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内心空虚、精神匮乏的表现。

贪婪是人性中最难以克服的弱点之一,它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填多少财富进去,都无法填满。

吴承恩通过《西游记》里这些妖怪的故事,告诫我们要警惕贪婪的侵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被物质欲望所左右。追求财富和物质并没有错,但一定要有一个度,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就不择手段。

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当唐僧师徒最终带着被索要过“人事”的经书踏上归途,吴承恩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启示:

真经不在西天,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一路上降妖除魔,其实都是在战胜自己内心的贪嗔痴。

那些被收服的妖怪,就像我们人性中的弱点,即便暂时被压制,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黑格尔说:“历史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教训。

《西游记》中的故事,看似荒诞离奇,实则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映照。

降妖除魔的战场,不在深山老林,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只有时刻审视自己,战胜内心的妖怪,才能真正取得属于自己的真经 。

来源:穆童悦读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