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趣话:一阵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20:50 1

摘要:那时候拉洋车的也分好几种:有给大户人家拉包车的,有从洋车行里拉租车的,也有家里自备洋车的。车夫们大都聚在城里的院前大街、繁华的商埠和火车站一带,因为那里坐车的人多,好拉客。

一阵风

严民

这里说的一阵风,不是天空中刮的风,而是老济南的洋车夫——

白布篷,黄铜灯,

跑起来,一阵风。

车铃一按响叮咚,

叮咚叮咚真威风。

那时候拉洋车的也分好几种:有给大户人家拉包车的,有从洋车行里拉租车的,也有家里自备洋车的。车夫们大都聚在城里的院前大街、繁华的商埠和火车站一带,因为那里坐车的人多,好拉客。

客人坐洋车,也要挑三拣四,首先看车夫壮实不壮实,再看洋车干净不干净,最后还得讨价还价。比如说:有人从火车站到北大槐树,这个车夫要价两毛,那个要1毛5,车子状况都差不离儿,当然得捡便宜的坐了。

那日傍黑天儿,有位客人从官驿街东口出来,招手要洋车。

这官驿街以前是卖蒸笼炊具、铁器木器、苇席苇箔、麻袋面袋的繁华商业门头街,街两头都有拉洋车的。

要车的客人50岁出头,小平头大高个,漫长脸,两只眼睛细长,身穿灰布大褂,一双黑布的千层布底鞋,看起来也不像是很有钱的主儿。

“大爷,您上哪里去呀?”几位车夫讨好地叫着。

客人并不答腔,两眼朝他们撒目(看看)了一下,撩起大褂上了一辆车。

拉这辆洋车的车夫中等个,圆脸盘,30郎当岁,身穿白布坎肩儿、黑裤子,腿缠花绑带,脚蹬缨子麻布鞋,人称“蜿蜒”。

“蜿蜒”是济南土话,是说这人说话曲里拐弯,别扭。比如大伙见了面,爱问一句“吃了么?”一般人回答:“吃啦”,或“还没呢”。“弯蜒”则说:“肚子瘪着呢,你管饭不?”或者“喝的西北风,快撑死了!”

“大爷,咱上哪里去?”“蜿蜒”一向对客人挺客气。

“西门里。”客人向东一指。

“好嘞,您坐稳!”“蜿蜒”腿脚利索,拉起洋车一阵风,过了迎仙桥,进了花店街。

“你在济南拉车几年了?”客人河北口音,慢悠悠地问:“我看市面还不错,是你们那韩主席管的秩序严吧?”

“是啊,那韩主席管得严,管得宽,连人家大闺女小媳妇穿么也得管。比那当家的婆婆都厉害!” “蜿蜒”说话就是蜿蜒——当年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为整治济南风化,下了禁令:各理发店男子不得给女子理发,女子亦不得给男子理发。电影院看电影,要分男女座位两边坐,两口子也不能坐在一块儿。还有,女子上街不得穿短袖褂、短裤子……那“郎闲”(事儿、毛病)多了去了,否则以有伤风化论处。

“噢?你说管得严,好还是不好?”客人又问道。

“好,好!管天管地,除了不管拉屎尿尿(sui)放屁!”“蜿蜒”这话很有讽刺意味儿了。

说话之间,“蜿蜒”一阵风,拉着车从花店街穿过筐市街,进了估衣市街,眼前就到西门了。他问道:“大爷,咱去西门里的哪个地方?”

20世纪30年代等待顾客的洋车夫

(照片由赵晓林提供)

“大布政寺街!”客人声音提高了。

大布政寺街?“蜿蜒”吓了一跳,那是省政府衙门啊!他忽然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有个同行,拉了微服私访的韩复榘坐车,骂了他一路。到了省政府衙门,韩复榘下了车,一分钱没给,还让手下打了车夫50大板子,打得皮开肉绽。

今天车上坐的要是韩复榘,可就惹上大麻烦啦! 这可怎么办?幸亏“蜿蜒”说话蜿蜒,但愿客人听不出个好歹。

据说韩复榘喜怒无常,杀人如麻,又爱听阿谀奉承,怎么才能保住小命?……“蜿蜒”这么想着,打了个软腿,把车子颠了一下。这一颠,倒让他灵机一动,他索性停下车子,跪了下来,连连磕头:“大爷,俺有眼不识泰山,今天碰上贵人了!”

“怎么回事?”客人的右手捂在了腰间,看样子里边有枪。

“俺拉车20年了,从来都是走路一阵风,没打过软腿儿。” “蜿蜒”说:“俺80岁的老娘说过(其实他娘才50岁),打软腿儿是碰上泰山压顶的贵人啦!往后准有福气,您就是俺命里的贵人啊!”

“起来,快拉车吧!”客人哈哈大笑,右手从腰间移开了。

车子一拐弯儿,进了大布政寺街,来到省政府衙门前,门前的哨兵齐刷刷地敬礼。候在门口的一个军官迎上前来,打了个敬礼,喊着“韩主席”,毕恭毕敬地扶着客人下了车。

还真是韩复榘!“蜿蜒”吓得差一点儿尿了裤子。

“赏他5块大洋!” 韩复榘头也不回地进了衙门大院。

军官皱着眉头,把5块大洋扔给了“蜿蜒”。

“蜿蜒”急忙拉起车,一阵风似地跑了,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来源:潇洒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