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早的时候,唐朝士兵实行府兵制,从家里有上百亩以上土地的自耕农和小地主家里征兵,大部分是良家子,“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士兵无论是忠心程度,还是战斗欲望,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尖水平;甚至身体素质都因为家庭比较富裕,吃得比较好,要比普通士兵强上一截,因此唐军才能横扫
在唐朝最高光的“开元盛世”之后,“安史之乱”这场浩劫,将四方来朝的大唐,拖入了漫长的毁灭末日中!
“安史之乱”中,整个唐朝的人口损失多达六成,无数百姓死于战火,死于战乱引起的饥荒、瘟疫之中!
这场大乱,给后人留下一个疑惑:为什么唐朝的军队,愿意跟随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叛徒造反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军饷是节度使发的,不是唐朝发的,谁发饷,他们就听谁的命令!
最早的时候,唐朝士兵实行府兵制,从家里有上百亩以上土地的自耕农和小地主家里征兵,大部分是良家子,“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士兵无论是忠心程度,还是战斗欲望,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尖水平;甚至身体素质都因为家庭比较富裕,吃得比较好,要比普通士兵强上一截,因此唐军才能横扫各国,创下无数的惊人战绩。
到了唐朝中期,大小世家、士大夫家族们开始肆无忌惮的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自耕农和小地主们纷纷被破产,剩下的不是一无所有的贫农,就是不用服役的大地主,贫富分化,府兵制没了兵源,只能转为募兵制,从无产者中招收士兵。
偏偏这个时候,唐朝也因为土地兼并,世家、士大夫利用特权不交税,收不上税无钱发饷,就让节度使们自筹军饷,这就让国家的军队,彻底变成了节席使的私军!
这些无产士兵,军饷就是唯一的收入,谁发饷就听谁的命令,造反也无所谓,发钱就行!总不能为了忠心,让全家老小饿死吧?
当朝廷的军队可以,当叛军也可以,给钱就行,穷人在快饿死的时候,没有资格讲究忠君爱国那种东西!
这就造成了安史之乱中,叛军是正规军,唐朝军队也是正规军,即使安禄山和史思明乱来一气,双方仍然打得难解难分的局面!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即使出了几个力图中兴的皇帝,但唐朝仍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的问题,最终在军阀混战中,走向了那个无可避免的末日!
安禄山
唐玄宗
来源:世界第一美食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