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文旅林峰:新质生产力与 “十五五”文旅发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4:48 1

摘要:绿维导语:2025年3月18日,吉林省召开文化和旅游项目专题培训班,邀请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做《新质生产力与“十五五”文旅发展》的专题辅导。林峰博士表示吉林省在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卓越服务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绿维文旅作为规划设计院,不仅在规划

绿维导语:2025年3月18日,吉林省召开文化和旅游项目专题培训班,邀请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做《新质生产力与“十五五”文旅发展》的专题辅导。林峰博士表示吉林省在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卓越服务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绿维文旅作为规划设计院,不仅在规划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还在项目运营、投融资、项目包装、招商引资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专题内容主要围绕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十五五”期间文旅发展的关系,分析当前文旅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下是林峰博士部分辅导内容整理:

一、时代背景: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

在 “十五五” 规划的关键时期,全球正处于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阶段,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技术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双碳目标引领发展方向,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文旅产业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1.1 百年大变局的四个主要方面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低迷,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格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体现在 “双超” 大变局、技术产业大变局、双碳引领的大变局和生活方式大变局四个方面。

在 “双超” 大变局中,中美经济关系复杂多变,中国 “双循环” 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内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技术产业大变局中,元宇宙、机器人、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未来社会经济结构 。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 。中国正全力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文旅产业也不例外,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活方式大变局下,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流技术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认知。网红经济、粉丝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文旅产品的吸引力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景观,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情感共鸣、情绪价值和社交互动。

1.2 中国经济新周期与文旅产业的发展契机

中国经济已进入转折期,从高速增长转向相对低速增长,房地产市场进入平衡持续阶段 。未来,金融和消费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以内循环为主的消费经济至关重要。

文旅商康养体一体化的大消费综合体成为发展趋势,文旅产业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据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提升空间,文旅消费潜力巨大。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的 “民生产业” 定位,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市场新貌:新消费时代的文旅变革

大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涉及文旅内容很多。中国正处于大消费时代,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44%,远低于美国的70%。未来,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2023年、2024年的消费与2019年相比,呈现出显著的不同。例如,淄博烧烤和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固有模式,展示了新消费趋势下的文旅创新。

2.1 新质消费力与自主旅游时代

在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供给的规律下,旅游新质消费力的发展态势决定着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自主旅游时代的到来,消费模式发生转变,呈现出 “8 自 8 化” 特征,如需求碎片化、伴游圈子化、提前预定化等 。文旅领域的消费人群日益多样化,年轻主力客群、银发市场、亲子家庭等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新旅游消费形式不断涌现,包括情绪旅游消费、潮尚旅游消费、文化目的旅游消费等。

2.2 文旅消费行为的转变

消费者的认知和思维不断更新,进入 “秀时代”,消费行为更加注重体验、社交和个性化 。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成为主流消费方式,游客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媒体平台获取旅游信息、分享旅游体验。旅游的本质是游客和消费的搬运,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在于游客获得的 “体验感及其传播”,文旅产业正迈向以体验为核心的新时代,情绪价值和 AI 赋能成为关键驱动力。游客体验感涵盖感官、情感、心理、身体、社交、环境、文化和消费等八个方面,情绪价值在文旅中通过个人沉浸体验、组织精细服务、社会情感共鸣等方式体现,对游客满意度和目的地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2.3 友好型旅游城市与情绪价值供给

友好型旅游城市在基础设施、服务品质、文化包容等方面具有较高标准,注重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山东好客服务标准》践行好客理念,为游客提供独特而深刻的情绪价值,涵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多个服务场所。文旅产业通过服务交互的情感增值、城市空间的情绪疗愈、文化 IP 的情感共鸣等方式,构建城市情感引力场,提升旅游的情绪价值。旅游的情绪价值 “打造与管理” 系统围绕游客情感需求、体验路径和情绪反馈机制,多维度整合技术、服务和内容,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推荐、行程规划等服务。

2.4 AI 赋能文旅产业的全面变革

AI 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 To C 消费端到 To B 供给端,再到重塑产业生态,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

在消费端,AI 伴游为游客提供全天候虚拟助手、智能行程规划、智能导览等服务,如欢乐谷的智慧游园小程序、视旅科技的 AI 旅游大模型等,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在供给端,AI 推动管理与服务优化、精准营销、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如 “AI 游贵州” 省级旅游 AI 智能体、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的元宇宙升级等,提高了文旅产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AI 还催生了文化生产方式的质变,推动旅游产业数智化升级,各大文旅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如马蜂窝的 “AI 小蚂”、同程旅行的 “程心” 大模型等,腾讯云发布文旅大模型标准,成立幸福产业技术生态联盟,推动文旅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结构重塑:文旅新质生产力解析

新质劳动者具备创新观、正视需求观、强化生活观,推动文旅管理与服务向主客共享转变 。新质生产工具涵盖技术革命、场景创新、流量赋能等方面,如云计算、物联网、VR/AR 等技术的应用,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1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核心,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标志。在文旅产业中,新质生产力体现在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上。

3.2 新质生产力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

技术革命:AI、VR、AR、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文旅产业的运营模式和游客体验。例如,AI伴游系统可以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VR技术可以让游客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历史文化。

场景创新:文旅产业正在从传统的“风景观赏”向“场景体验”转变。例如,重庆的枇杷园火锅景区,通过将火锅与自然景观结合,打造了独特的餐饮体验场景。

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旅游项目,如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博物馆等,正在成为文旅产业的新趋势。通过故事化、场景化的设计,游客可以深度参与其中,获得全新的旅游体验。

流量赋能: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兴起,使得文旅产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网红经济、粉丝经济,文旅项目可以迅速吸引大量游客。例如,淄博烧烤和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

四、创新供给:文旅产品的多元发展

4.1 银发经济与Z世代潮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经济将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十年,退休人群将成为文旅消费的主力军。与此同时,Z世代(90后、00后)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在深刻影响文旅产业的发展。他们追求个性化、极致体验和深度社交,文旅产品需要迎合这一趋势。

4.2 文旅产品的创新与供给

在“十五五”期间,文旅产业需要提供更多创新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文旅融合的多元业态

文旅融合催生了多种新业态。餐饮业态的文旅融合以文为灵魂、以食为媒介、以旅为形式,文和友、袁家村等将文、食、旅三者互通,为文旅赋能 ;住宿业态通过地方文化融入、创意 IP 导入等方式,实现住宿 + 文化的融合,提升住宿产品的软实力;交通业态的文旅融合丰富了旅游交通形式,增强了旅游的参与性和盈利性;游乐业态通过游憩方式设计、创意文化植入等手段,打造富于变化的游玩产品和游憩方式;购物业态促进商业与文化、旅游、会展的融合发展,购物体验化、文创化、情感化;娱乐业态通过艺术和文化的传达实现文旅吸引和消费价值,旅游演艺、秀等形式多样;商务的文旅融合以商旅定制、展会团建为基础,延伸文旅服务商;养生、养老的文旅融合依托养生文化和老年精神文化,发展银发经济;探奇体验基于自然、科技的旅游行为,开发极限体验项目;文创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桥梁,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体育旅游 “体育 + 旅游” 带动文旅发展,重在品牌塑造及活动运营;农业旅游将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民情旅游化,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沉浸式文旅的发展趋势

沉浸式文旅项目蓬勃发展,包括沉浸式景区、文旅综合体、主题公园、博物馆、艺术展、餐厅等 。沉浸式文旅通过场景故事沉浸、技术互动沉浸、心灵感受沉浸、教育体验沉浸等表现手法,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景区沉浸式场景打造推动传统景区的智慧化改造和沉浸式游览环境建设,如三亚森林剧场凤凰岭 5D 奇幻光影秀、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精彩演艺;沉浸式演艺场景打造引导企业发展 “云剧场”“云演艺” 等新业态,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龙门金刚》通过数字化加持火爆出圈,聚焦数字化加持的文旅沉浸投资成为趋势。

4.3 情绪价值与文旅吸引力

新媒体时代,情绪价值形成舆论场,构成情绪共鸣效应,放大情绪价值。目的地要通过优化体验,来不断引导游客的积极情绪。“情绪价值” 在于通过情感共鸣,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从淄博到哈尔滨、天水,情感共鸣,能形成“亲和力+吸引力+服务力”的综合、叠加效应。

情绪价值正在成为文旅吸引力的核心。通过情感共鸣、心理满足和社交互动,文旅产品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绿维文旅构建旅游的情绪价值打造与管理的系统要求,围绕游客的情感需求、体验路径和情绪反馈机制,多维度整合技术、服务和内容。

4.4 “十五五” 文旅黄金赛道

绿维文旅总结“十五五” 期间,文旅产业呈现九多条黄金赛道 。

城市旅游从 “城市景区” 向 “景区城市” 转变,从 “经营景点” 向 “经营城市” 转变,City walk 等城市微旅游方式兴起,传统热门城市与小众目的地热度共同攀升;

康养度假市场需求增长,度假理念向微旅行 + 慢养老 + 深度假转变,旅游度假区成为旅游新周期的黄金赛道,需跳出资源依赖,发展多元化度假产品;

旅游演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演出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从景区到城市公共空间,演艺与文旅深度融合,成为文旅沉浸式体验和重要消费场景;

夜间旅游成为青年时尚的新文化、拉动内需的新路径,各地政府加大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夜间旅游产品创新;

体育旅游在 “跟着赛事去旅游” 的消费趋势下,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市场恢复空间巨大;

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开发模式多样化,包括文化教育、自然教育、科普教育、营地教育等;

亲子度假旅游市场规模庞大,亲子旅游产品模式多样,开发方向注重娱教化、主题化、科技化、场景化、IP 化、互动化;

旅拍换装成为文化旅游新潮流,与艺术、时尚、影视等行业跨界融合,带动城市 “游玩 + 旅拍” 发展;

低空旅游基于 EVTOL 技术,打造低空旅游运营商,提供飞行体验、飞行运动等特色文旅产品,亿航智能在低空旅游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结论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十五五”期间,文旅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和沉浸式体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文旅产业还需要关注银发经济和Z世代的消费趋势,提供更多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未来,文旅产业的成功将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景观和设施,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情感共鸣、情绪价值和社交互动。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来源:绿维文旅规划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