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五二村,利川红1号、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树绵延成片,年产量约850吨规模的背后,凝结着科技与自然的共生智慧。据了解,因为部分茶园经过升级改造,所以茶苗还尚处生长期,全村产量较去年未显著提升,但通过科学的管护已让茶树抗逆性明显增强。
春茶吐绿,山间飘香
位于鄂西山区的毛坝镇五二村
有着约3700亩的茶园
在云雾中舒展新芽
近年来
湖北开放大学 驻村工作队
以茶为媒
深挖产业潜力
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链条延伸
为这片土地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走进五二村,利川红1号、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树绵延成片,年产量约850吨规模的背后,凝结着科技与自然的共生智慧。据了解,因为部分茶园经过升级改造,所以茶苗还尚处生长期,全村产量较去年未显著提升,但通过科学的管护已让茶树抗逆性明显增强。
“尽管近年天气不是很好,霜冻、干旱等情况都考验着茶园,但我们五二村依托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指导,让茶农们吃下了定心丸。”湖北开放大学驻毛坝镇五二村第一书记赵欢表示。
茶产业的提质升级,悄然改变着山乡的经济生态。采茶旺季,村民挎着竹篓穿梭茶园,人均增收超千元。可喜的是,五二村40余名脱贫户也在茶厂找到了稳定工作,在揉捻、炒制间他们找到了新的生活希望。
“我们五二村还通过借势区域公共品牌来提升茶叶的附加值,目前‘三尖坝’‘玉洞春’等本土品牌已经逐渐打响,品牌的溢价也让每斤鲜叶的收购价格比以往高出不少。”毛坝镇五二村村民黄文斌介绍道。
更令人欣喜的是,数字经济为深山茶叶插上翅膀。28岁的黄明鑫虽在恩施城区创业,却通过直播间将父母的制茶手艺转化为热销商品。这种“父母制茶、子女卖货”的跨代际协作,让传统茶业与电商浪潮碰撞出新火花。
沿着新修的7.8公里茶园生产路前行,巨型“利川红茶罐”地标掩映在茶山之间,独具匠心的研学基地矗立在村落之中。
“未来孩子们来到我们五二村研学基地研学,不仅能欣赏茶园风光,还能体验采茶制茶、入住茶山民宿、聆听茶农故事,感受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湖北开放大学驻毛坝镇五二村第一书记赵欢表示。
山风拂过层层茶垄
五二村的振兴故事
正随着新芽生长
五二村的“茶叶经”也将会越念越响
赵欢表示
五二村将深化“产学研”合作
拓展电商渠道
并加快茶旅配套设施建设
让每一片叶子都释放价值
让茶香真正飘进村民的日子里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