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清、黄巧媛等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发文揭示土地托管制度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6:40 1

摘要:Su, Y., Huang, Q., Shu, Q., Wang, Y., & Qi, X. (2025). Mechanism of land trusteeship promoting farmers’ collective action: A study

作者简介

苏毅清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巧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通讯作者)

舒全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王亚华

起晓星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引用格式

Su, Y., Huang, Q., Shu, Q., Wang, Y., & Qi, X. (2025). Mechanism of land trusteeship promoting farmers’ collective action: A study based 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framework.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16, 103622.

土地及其相关制度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在农村人地关系高速重组和农民利益分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层面的转变,还连带着社会层面的转型。农地经营方式转型是耕地利用转型中隐性形态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探寻农地经营方式转型过程中增进农村集体行动与改善农村公共治理的有效路径。

近日,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苏毅清,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生黄巧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舒全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王亚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起晓星等围绕土地托管对农户集体行动的影响机制开展研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Rural Studies(SSCI收录,2023 IF=5.1)发表论文“Mechanism of land trusteeship promoting farmers’ collective action: A study based 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framework”,为与农地经营方式相关的集体行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小农经济国家通过农地规模化经营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启示。

论文运用社会生态系统(Socio–ecological system,SES)分析框架,基于中国19个省122个村180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托管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与内部机制,并揭示了目前正处于农业转型期的国家如何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兼顾集体行动达成和社会凝聚力提升的机理。

图1 基于SES框架的论文分析框架

论文采用oprobit模型检验了土地托管对农户集体行动的影响;采用工具变法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进行了实证检验的稳健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sobel检验分析了土地托管影响农户集体行动的中介路径。研究发现,土地托管显著促进了农户的集体行动,并且这种效应不受经营规模的限制,这对以往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集体行动的研究结论形成了进一步的突破。机制检验发现,土地托管通过加强领导力和推进合作组织来促进集体行动。

图2 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结果

基于全文的分析以及所得到的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农地社会化经营的概念,即土地托管这种农地规模化经营方式,其正是因为实现了土地(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经营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产出的社会化这三个关键过程,确保了农地集中经营与社会稳定发展的相融合,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农村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同时,借助农地社会化经营对于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可以推动农民、各类市场主体、村集体及其他主体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在促进积极合作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此外,农地社会化经营的概念,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验证和实践启示,这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展现了公共事物治理的集体行动理论在解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生命力,而且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佐证了我国坚持追求集体利益和公有制度的重要意义。

上述发表成果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GBL225 & 22CGL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127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A1515012528)的资助。

- 期刊简介 -

来源:清华农研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