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4月1日正式实施,L3级自动驾驶将开始获得合法上路身份,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迈入“人机共驾”新时代。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将重构消费者出行体验,或许还将引发车企竞争战略、产业链布局乃至法规体系的深刻变革。
随着《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4月1日正式实施,L3级自动驾驶将开始获得合法上路身份,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迈入“人机共驾”新时代。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将重构消费者出行体验,或许还将引发车企竞争战略、产业链布局乃至法规体系的深刻变革。
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L2级以下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需在紧急情况执行接管;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公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上汽、北汽蓝谷、一汽和蔚来汽车等车企入选,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规范化和商业化进程。
那么,即将跨入的L3级智驾如何重构新能源汽车竞争逻辑?根据标准,L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落地,要求车辆在特定场景下可完全接管驾驶权,驾驶员仅需在系统请求时介入。这一质变对技术架构提出三大核心挑战:感知融合,多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协同工作成为标配;决策算法,类人驾驶策略成为关键;冗余安全,L3系统需满足功能安全与故障降级要求。
在这样的技术门槛下,众多车企纷纷宣布了自己L3级智驾路线图。行业大佬华为已经实现了乾崑智驾ADS 3.0上车,目前最新的ADS 3.3已经搭载于问界M9等旗舰车型上,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驾。
不过鸿蒙智行在官网明确标注,“HUAWEI 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仅作为驾驶辅助,无法取代驾驶员的目视检查,驾驶员依然是驾驶主体并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负责。”这可以看作是鸿蒙智行的官方表态,该智驾系统并未作为L3级智驾面市。
而对于即将上市的尊界S800,鸿蒙智行在官网却明确的打出了“未来已来 L3级智能驾驶架构设计”,表明了该项技术将搭载于尊界S800等未来车型上。同时,在不久前举行的问界M9发布会上,官方宣布该车将在今年三季度全系升级HUAWEI ADS 4,这也被看作是华为乾崑智驾的L3级版本。
3月18日,奇瑞、广汽、极氪三家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方案并披露L3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广汽集团发布了“星灵智行”,并宣布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销售,以及业内首款L4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下线交付,2026年初,广汽将成为国内首家稳步推进L4级自动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
同一天,奇瑞汽车宣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辆,并发布猎鹰智驾系统。该系统分为猎鹰500、猎鹰700、猎鹰900三个级别,其中猎鹰900搭载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匹配新一代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新一代超声波雷达及激光雷达,AI算力将达到1000TOPS ,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
稍早之前,小鹏汽车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在中国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和体验。2026年,小鹏还将规模量产支持L4级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的车型。此外,长安汽车也将在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的升级也意味着产品的高端化和价格的提升,而智驾普及带来的价格回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例如鸿蒙智行旗下的车型基本都呈现高端化趋势,已经开启预售的尊界S800甚至已经突破百万,拉开了与“智驾平权”车型的价格区间。
此外,L3级智驾对于车企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了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之外,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规定,系统激活期间发生事故,车企承担主要责任;若驾驶员未及时接管,则需承担部分责任。这一规定倒逼车企提升系统可靠性。
为了降低风险,提升保障,部分车企开始推动智驾保险。2019年6月,长安汽车率先推出自动泊车使用责任险,如果判定系统原因导致事故产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进行相应赔偿。此后,极越、宝骏、赛力斯、小鹏、阿维塔、广汽等品牌也相继推出智驾类保障权益,其中小鹏汽车计划推出定制化智驾保险产品,覆盖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
尽管L3技术前景广阔,但普及仍需突破三大瓶颈。首先是信任建立,消费者需适应“驾驶者-乘客”身份转换。J.D. Power的调查数据显示,超6成用户对L3级智驾的安全性存疑。其次是成本平衡,激光雷达等硬件降本速度需匹配大众市场需求。再者是场景覆盖,如何确保极端天气(暴雨、浓雾)和复杂路口(无保护左转)的安全应用,仍是技术难点。
结语:L3级智驾的推出,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关键节点。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自主品牌凭借供应链整合与政策响应优势,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从“人控车”到“车助人”的转变,或将重新定义汽车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属性。未来五年,L3级智驾技术的普及深度,或将直接决定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中的生死存亡。
来源:瑶看新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