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思政为先。两当县思政课建设围绕“三全育人”要求,着力构建“三四五”(三课堂、四主体、五维度)思政课体系,着力打造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促进全过程育人;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主体各自优势,实现全员育人;通过铸魂启智、价值培根、文化润心、健
红旗飘扬,两当县香泉中学百名学生在操场上齐唱《童心向党》,以青春之名对祖国深情告白,慷慨激昂的歌声久久回荡;
童声琅琅,两当县城关小学校园内孔庙大殿旁,学生们生动朗诵着红色故事《少年楷模习仲勋》,传承红色基因、牢记青春使命。
国旗下、舞台上……“行走的思政课”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
打造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开发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专业课和实践课,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思政教学名师和优秀团队……
立德树人,思政为先。两当县思政课建设围绕“三全育人”要求,着力构建“三四五”(三课堂、四主体、五维度)思政课体系,着力打造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促进全过程育人;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主体各自优势,实现全员育人;通过铸魂启智、价值培根、文化润心、健康强体、立德树人五个维度,深化全方位育人,构筑起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以党建引领为“舵”
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政课改革“方向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近年来,两当县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与创新,探索完善学校思政育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唱响“主旋律”,加强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开展党员教师“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抓骨干思政课教师培养,推行“党建思政融合+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教育+师德师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学科育人融合”等有机融合,让广大学生深知党史国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
守好“主阵地”,助力思政课建设出实效。打造了“四个三”红色思政品牌:即讲好“三个故事”(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烈故事),深化“三个教育”(实地教育、课堂教育、实践教育),用好“三个载体”(红色校园、红色歌曲、红色故事),建好“三支队伍”(思政教师、讲解人员、宣讲人员)。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理论上“动脑子”,还要在实践上“撸袖子”。
两当县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不断拓展思政课的教育空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增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直接体验,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市委书记张柯兵在两当县调研时强调:“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用好两当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具有陇南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要一体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育人场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明方向、补短板、促提升,两当县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之笔勾勒育人蓝图,让思政课堂成为点燃学生理想信念的火种,持续释放立德树人的强大效能。
以红色教育为“魂”
深耕课程内涵,铸就特色思政“金招牌”
“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同志领导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也是继清涧、渭华、旬邑起义后,党在西北地区领导发动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武装起义。”在两当兵变纪念馆内,“小小讲解员”张佳琪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两当兵变”红色历史。
走进历史,走近英雄,在有声的讲述中,无声地浸润和启迪已然开启。
“参加了学校红色文化传承社团后,我对每一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经过学习我成为了一名红色‘小小讲解员’,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讲解。”张佳琪高兴地说,“游客们纷纷为我点赞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老师说的‘传承’是什么意思。我会把这些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红色历史。”
把思政课搬出教室,让学生走出课堂。两当县各学校以“一馆一基地”为载体,广泛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期,组织带领中小学生深入到两当兵变纪念馆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两当在全县中小学建立“红色文化传承社团”,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小小讲解员”培训,引导学生了解两当红色文化,树立爱国意识。
“学校与纪念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加强馆校共建,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探索‘大思政’育人路径。先后培养红色小小讲解员300余人,利用校史馆红色资源,开发了系列校本思政课。让孩子们铭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做时代新人。”两当县城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民生介绍说。
两当县还将党史、新中国史、两当历史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读、学、听、看“入脑四课”教学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创新开展了讲、演、写、画“入心四课”实践活动,即讲国旗下讲话、演红色情景剧、写红色题材作文、画红色手抄报,让红色文化厚植于心。
两当还推出了“红色文化广播站——两当红色故事汇”音频,以广播形式播放,提高中小学生对红色家乡的了解认知。依托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创作红色舞蹈《黎明的枪声》、情景剧《小小干粮袋背后的故事》《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等系列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两当县城关小学申报的《小小干粮袋背后的故事》被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评为2023年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
以队伍建设为“骨”
夯实内功建设,锤炼思政课“主力军”
在两当县金洞小学,一堂以“认识两当名人”为主题的思政课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内心。
课堂上,两当县金洞小学副校长、思政课教师周霄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重温“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的故事。孩子们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讲述陈红军的故事。周霄鼓励同学们勇敢表达,唤醒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我们以‘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的事迹作为我校思政课主要特色,设计了《永不褪色的界碑》专题课程。以身边英雄的生动案例,让孩子们学习陈红军烈士刻苦努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让红色精神得以传承,培养出有信仰、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周霄说道。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
长期以来,师资短缺一直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短板。随着思政工作的逐步推进,两当县加快了师资引进和培育的脚步,朝着配齐配强的目标不断迈进。
两当县多措并举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基础,2022年以来,全县培训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师300余人/次,强化了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和应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
全员练兵提能力。实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和考核评价,每年举办中小学思政精品课暨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活动,以赛促教,对思政课教师实施练内功、提素养、展能力、树形象大练兵活动。
全员教研推创新。通过集体备课、联片教研、送培到校教研方式,局长、校长、教研员三级推门听课机制,大力实施学校办好、教研组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四好” 思政课创优行动。
数据显示,全县现有专兼职思政课教师163人。其中高中23人、初中28人,小学112人,高、初中思政课授课教师专职配备100%。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积极打造思政课本土文化特色品牌,努力扩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格局,不断丰富思政教学形式,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着力提升思政课的厚度、温度、热度、深度、力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两当县教科局局长童世林说。
来源:陇南两当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