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大家最近都被印度对中国的三连示好整懵了,那个曾经在边境搞事、跟着美国吆喝的印度,现在竟然对着咱们连续递了三次"台阶",这波操作堪称国际关系版"过山车"。
3月17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外国播客节目里突然"中文听力十级",把咱们外交部的话术学得明明白白。
他说中印"一直努力确保分歧不会演变成争端",必须"致力于对话",还强调对话才能让两国赚得盆满钵满。
最绝的是这套说辞完全是复制粘贴咱们以前的外交辞令,连"争议不升级为争端"这种经典句式都照搬。
这就好比班里总跟班长较劲的同学,突然主动站起来说"班长说得都对",惊得大伙直揉眼睛。
同一天,在外交部记者会,印度记者突然举手提问当场"催更"——专门拿莫迪的示好言论让发言人毛宁点评。
这操作妙啊!就像小朋友拿着家长给的纸条问老师:"老师您觉得我妈妈说的对不对?"
毛宁当场接住话茬,夸了去年中印领导人见面成果,还强调"龙象共舞"才是正道。
印度这波自问自答直接把双簧唱成了国际头条,生怕咱们接不住他们的示好信号。
莫迪表态十天不到,3月26日,外长苏杰生又放连环招。
据《印度快报》网站3月27日报道,他在公开场合承认"我们正尝试逐步修复2020年事件造成的损害",还说中印现在就像修车,"得慢慢补窟窿"。
最实在的是那句"我们真心实意地认为,改善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直接把前两年喊打喊杀的画风切换成精打细算的生意经。
要搁四五年前,印度可不是这模样。
咱们可都记得清楚,那时候印度三天两头跟美国勾肩搭背搞"印太战略",边境上小动作没断过。
当年在高原搞摩擦那劲儿,恨不得拎着棍子叫板,如今主动递橄榄枝,这哪是外交变脸,简直是川剧换脸。
现在印度认怂,说到底还是挨够巴掌看明白事。
五年前美印合伙搞事时,美国就相当于给印度画了个大饼,说什么要帮着搞基建、转技术。
结果到头来,印度发现美国卡车司机牌照没等着,倒是高价买回一堆二手军火。
说好得天花乱坠的"印太经济框架",最后变成要印度帮忙围堵中国,自家啥实惠没捞着。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这两年乱套了。
拜登下台特朗普回来,这俩老头子的外交套路差了十万八千里。
印度眼瞅美国在南海台海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心说这大腿怕是抱不住了。
嘴上还说着"印太战略重要",实际步子直往后缩。
看苏杰生的发言就知道,印度现在怕被当枪使,毕竟既不想得罪美国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只能端水抹稀泥。
说到底还是硬实力教做人。
印度媒体报道称,日前印度花大钱从以色列买的无人侦察机偷偷摸摸溜到中印边境,结果被解放军当场遥控开了回来,还给停回印度机场去了。
这就好比熊孩子偷拿邻居家遥控车玩,结果被人家远程操作把车停回自家车库。
关键是这波操作完全扒了印度军方的底裤,以前印度总觉着有美国技术加持能跟中国叫板,这次被当孩子耍,脑子也清醒了。
回头看看经济账,中印差距更让人绝望。
就说手机市场,国产安卓机早横扫印度本土品牌;基建方面,新德里十年修不通的高铁,咱们造完中国段还能帮东南亚搞。
就连印度最自豪的软件外包,也快被咱们的人工智能抢饭碗。现在全球芯片企业挤破头来中国建厂,印度连个像样的电子供应链都凑不齐,高下立判。
不过中方这波操作是真的硬气又智慧。
边境闹事就果断出手,你侦察机来了就给你开回去,既是警告也是示威。
等印度头撞南墙吃了痛,再坐谈判桌上聊合作。
现在眼见着印度主动递台阶,咱们也不端架子,外交部开口就夸去年领导人见面成果,鼓励龙象共舞。
要按以前脾性搞不好就是冷处理,现在懂得给个甜枣让对方下台,这手腕进步不是一星半点。
说到底大国外交就是个实力场。二十年前印度还敢跟咱们比人均GDP,现在看总量连尾巴都追不上。
咱们搞量子计算的时候,他们手机组装线还没建利索;咱们造空间站的时候,他们导弹发射还要摔跟头。
无人机事件等于把真相戳破了,什么先进装备在解放军面前都像玩具,这样的落差搁谁不慌?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急转弯对咱们也是好事。
中印市场规模加起来快三十亿人,真要合作搞生产链整合,能把日韩欧洲急红眼。
印度十四亿人的市场摆着不用,难不成真便宜苹果亚马逊那些美国公司?
看最近中印互动,倒像是经典商战片的反转桥段。
以前拼命拆台的竞争对手,现在捧着合同求合作。
这戏码验证的真理就一条——打铁必须自身硬。
聪明人就该像隔壁越南学——边境消停了十年,中企投资蹭蹭往上涨,现在成全球制造业新星。
反观澳洲铁矿石搞事情,结果自家龙虾红酒堆满码头卖不掉。
印度现在调头还算及时,别学日本韩国当"墙头草",老实跟着中国产业链混,保准比抱美国大腿吃香。
毕竟就连特斯拉都要看中国脸色降价,这世道谁是真大腿,明眼人都看得清。
来源:江言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