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意渐浓,张掖市山丹境内焉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盎然生机,苍翠的林海绵延起伏。作为“国博故里”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该林区面临着多重防火挑战,复杂地形制约传统巡护效率,周边农耕焚烧秸秆、清明祭祀用火形成火险隐患。针对这一现状,今年以来,山丹县公安局围绕市局“1
春意渐浓,张掖市山丹境内焉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盎然生机,苍翠的林海绵延起伏。作为“国博故里”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该林区面临着多重防火挑战,复杂地形制约传统巡护效率,周边农耕焚烧秸秆、清明祭祀用火形成火险隐患。针对这一现状,今年以来,山丹县公安局围绕市局“1366”现代警务体系,大力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立足县域特色和工作实际,在做好森林巡山守护的同时,运用警用无人机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工作,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域巡航无死角 织密防火“安全网”
“开机、起飞、巡护!”在海拔2919米的焉支山峰,一架搭载双光热成像云台的警用无人机正沿预设航线巡航。连日来,山丹公安引入无人机参与到焉支山林区日常巡逻工作中,极大提升了森林资源保护的效率与精准度。以往,林区巡逻主要依赖步巡、车巡,不仅效率低,还存在视野盲区。现在,凭借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无人机可快速抵达人员难以涉足的深山、河流和茂密丛林让巡逻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升级。通过“人巡+车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的巡防模式,对焉支山林区重点部位、火灾高发区域进行巡查,织密防火安全网,全力保障林区安全稳定。“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在巡逻防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森林警察大队负责人孙涛祖说道。
空中监测除隐患 守护绿色“生态盾”
“正在焚烧杂草的群众请注意,这里是山丹公安警用无人机,你的行为已涉嫌违法,请立即将火扑灭!”工作中,民警联合应急管理、林草等部门,依托“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对林区山边重点部位及农用地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地毯式大排查,对发现疑似火点的地方,利用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实时空中喊话,要求该群众立即将火扑灭,并与护林员一同赶赴现场,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让森林草原火灾无处遁形。与此同时,无人机对非法捕猎、盗伐林木等环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强大威慑,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生态环境资源安全,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多维宣传强意识 筑牢安全“防火墙”
在强化巡查预警的同时,山丹公安把防火宣传作为第一道“防火墙”,创新打造“空中宣传矩阵”,利用警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贝喊话器、LED电子屏等设备,开展“沉浸式”防火安全教育。每逢节假日及高火险时段,警用无人机升空飞赴焉支山景区入口、徒步栈道等重点区域,循环播放多语种防火提醒,实时悬挂“森林护我家、防火靠大家”等动态标语。针对即将到来的旅游高峰期,技术人员将焉支山历史文化与防火知识结合,设计“霍去病巡山”“隋炀帝敕令”等特色语音包,通过古今对话形式增强宣传感染力,真正让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共同营造“群防、群治、群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共出动林区巡逻警力20余人次,无人机巡航里程40公里,空中喊话360次,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普及群众1000余人。下一步,山丹公安将持续深化“无人机”实战应用,探索科技赋能新路径,以智慧化手段筑牢生态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生态巡护执法效率,为推动山丹公安工作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掖市委政法委供稿)
来源:陇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