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鼎市叠石乡,坐落于闽浙边界,宛如大自然遗落的一块翡翠。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92%,5044.77公顷的广袤林地,是无数动植物的美丽家园。近年来,以青山为底、绿水为脉,该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智慧养蜂。王婷婷 摄
春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福鼎市叠石乡的资深护林员吴正奎与3名同伴踏进山林,开启新一天的巡山之路。
福鼎市叠石乡,坐落于闽浙边界,宛如大自然遗落的一块翡翠。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92%,5044.77公顷的广袤林地,是无数动植物的美丽家园。近年来,以青山为底、绿水为脉,该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近日,记者深入叠石乡,在青山绿水间探寻乡村发展密码。
多措并举护青山
第一班巡护,吴正奎一行四人分工明确,一边开路一边查看情况。常年在山中行走,他们早已练出了一双双“火眼金睛”。
“看看有没有野猪出没的足迹,还有树上有没有病虫……”吴正奎介绍,叠石乡的14个行政村被划分成5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专属的护林员。
吴正奎负责的片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但他早已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了如指掌。每个月,护林员至少有12天穿梭在山林间,而全乡还会组织1天至3天的集中巡护,大家齐心协力守护这片森林。
回忆起担任护林员的这些年,吴正奎感慨万千:“自从干上这份工作起,我的生活就和这片山林紧紧绑在一起。我们的工作细碎又重要,从预防森林火灾到保护野生动植物,哪一样都马虎不得。”正是因为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叠石乡的森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越来越少。
山林,是自然书写的壮丽诗篇,而林长和护林员则是这一诗篇最虔诚的守护者。近年来,叠石乡全力推行林长制,建立起乡、村两级林长体系,同时招募了一批像吴正奎这样认真负责的护林员,搭建起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网络,用心做好“护绿”和“增绿”的工作,让生态美景常驻叠石。
在全面落实林长制的同时,叠石乡还积极与相邻的浙江泰顺雅阳、彭溪等乡镇开展深度合作,不定期针对“插花林地”开展联合巡查,联动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各类涉林违法行为。同时,协同派出所等部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维护生态资源安全,形成协同管林护林的良好局面,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绿”成“金”促发展
驱车从市区出发,市民李想一家不到15分钟便抵达库口村。
“以前需要半个小时,现在车程缩短了一大半,这得益于这条新路的改造。”李想口中的新路,指的是C777库何线。该路线起于叠石乡库口村,终于库口村过溪桥,全长1.45公里。全面通车后,叠石乡库口村到城区的车程缩短至10分钟到15分钟。
作为福鼎市“十里桐溪”生态景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福建省“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所在地,库口村已然成为叠石乡对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的一张亮丽名片。近些年来,库口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依托现有的村域自然景观以及生态水系等丰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拓宽发展空间。
村里将重点放在露营、游泳、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配套设施的建设上,精心规划、全力打造集乡村旅游与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路线,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名。
如今,随着C777库何线的改造完成,进一步推动了库口天然泳池、“十里桐溪”等生态文旅资源与城区的深度串联,让市民可以直通福鼎“后花园”,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态美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催生出绿色经济链。在位于竹阳村的数智化养蜂基地,负责人苏瑶瑶正在滔滔不绝地向游客介绍智慧蜂箱。
2023年,叠石乡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竹阳村党支部与福鼎市苏他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化蜂箱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竹阳村委会以场地租金和“叠石味道”乡域公用IP的使用权入股公司农场,农场则积极整合资源,与本地原有的养蜂户携手共建养蜂基地。这一创新合作模式不仅为当地村民打开一条全新的增收通道,还为增加村财政收入找到新路子,推动村子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迈向新台阶。
在养蜂这条“赛道”上,叠石不断推陈出新。去年,该乡推出了“我在叠石有箱蜂”认养计划,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蜜蜂养殖,通过“云养蜂”的方式,随时在线查看认领蜂箱生长情况。截至去年年底,已有500多人参与认养计划,有效激发农村经济的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生态“长绿”谋新篇
在叠石乡杨梅溪村的林下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岗梅长势喜人。该基地由福鼎市叠石桃花岭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垦种植。今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30亩林地中套种岗梅,预计每亩能带来3000多元收入,年产值达10万元左右。
“岗梅的生长周期在3年左右,原本林地里主要是松树等乔木,我们通过林间套种的方式,在林下空地种植岗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拓宽了增收渠道。”该合作社负责人郭发桥说,岗梅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药用价值高,一次播种3年成材全年可采且长年受益,市场销路稳定。
除岗梅外,该合作社还种植了太子参、大蓟、郁金、淫羊藿、山苍子等中药材100多亩,年产值达70万元。近年来,该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纳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土地流转、种植生产,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该村共有2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中药材,每年每户可增收四五万元。同时,辐射带动本村30多名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从事除草、种植、管护等工作,每人日均务工费用200多元,为群众增收致富开通了一条新渠道,带动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让“山常绿”变“民常富”。叠石乡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依托生态优势,探索出“林+药”发展模式,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新药方”,以林下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叠石乡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近200亩,种有岗梅、天麻等,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叠石乡还在持续探索发展碳汇经济、库区生态养殖等,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财富,续写着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下一步,叠石乡将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要求,补齐基础短板,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大局,提升生活空间颜值,深挖生产链路价值,实现生态产品增值。同时培育发展智慧农业、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坚决走出一条具有叠石特色的生态优先发展道路,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福鼎市副市长、叠石乡党委书记李闻笛说。(闽东日报 温丽芬 文/图)
来源:东南网宁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