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阅读抵“心流”“心游”状态,但“庖丁解牛”与此无关(上)

B站影视 2024-12-02 19:40 2

摘要:语文探源学习,包括探源阅读、探源解题与探源作文三部分,目前我只是介绍了探源阅读部分,其优势尤其可以用美国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心流”理念与道家庄子的“心游”思想来加以阐释。因为在探源阅读过程中,借助网络有疑而探,好奇心得到满足,阅读学习形成强劲的自驱力,不仅不必依

原创内容,盗版必究,引用与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探源学习,包括探源阅读、探源解题与探源作文三部分,目前我只是介绍了探源阅读部分,其优势尤其可以用美国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心流”理念与道家庄子的“心游”思想来加以阐释。因为在探源阅读过程中,借助网络有疑而探,好奇心得到满足,阅读学习形成强劲的自驱力,不仅不必依赖外驱,而且可以达到欲罢不能的至乐状态,最好地解决我们目前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被动明显与感受不到学习乐趣的严重不良现状。

但是,《心流》一书的作者将“庖丁解牛”归入“心流”状态,我持有不同意见,对此我在《心游——自乐之道》一书中作了详细阐释。(上)

心理学家米哈里先生认为,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时,人“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它可以说是“幸福的代名词”。

他在《心流》一书中,在提到“古代思想家的心流观”时,特地提到了中国道家庄子的“庖丁解牛”这一“饶富趣味的例子”:

“2300年前中国的庄子所提出的‘遇’的观念。‘遇’可解释为追求‘道’的正确途径,通常有‘浪游’‘蹑空行步’‘游泳’‘飞翔’‘流动’等解释。庄子认为,‘遇’是生活的正确方法——不计较外在的报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然不假外求的体验。”

“文惠君对于厨子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心流深感匪夷所思,盛赞他解牛的神技,但庖丁不认为那是种技巧,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接着描述自己达到这种境界的历程,是一种对解剖牛体的神秘发乎直觉的体悟,最后牛肉经他一碰就好像自动分开似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写到此,作者更是专列一节名曰:“‘遇’与心流”,以进一步探讨“庖丁解牛”之“神遇”与作者所提“心流”的关系:

“‘遇’(则)是东方式的,无视客观环境,着重的是精神的趣味与现实的超越。”

“‘遇’的神秘巅峰并非如超人般一蹴而就,而得靠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周遭环境中的行动机会,等到技巧渐臻完美,一切动作就完全像发乎自然,给人出神入化之感。”

笔者完全认同米哈里教授关于“心流”理念的阐述,但是,基于对《庄子》一书的几度研读,我觉得,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心理学家,试图以“庖丁解牛”这一故事,从古代东方文化的角度来为其“心流”学说作有力支撑,那显然有失偏颇,相反,其恰是对庄子原文阐释的一种误读。

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出自其内篇之《养生主》,是《庄子》一书第三篇,全文并不长,为方便阐释,故特意呈现如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此篇标题为《养生主》,取的是全篇首句前三字,意即“保全生命之道”的意思。

庄子首先在篇首提出了其一贯主张的循道而活、顺应自然的理念: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找无限的知识,太疲累了,这样还去追求知识的话,简直疲困之极了。做好事不要沾上名利,做坏事不要触犯刑罚,以自然之理作为常法,就可以保护身体,可以健全生命,可以蓄养精神、颐养天年。

然后紧接着便是“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在庖丁向文惠君解释自己为何能将解牛一事做得如此出神入化时,先用了“臣之所好者道也”一句作为总领。换句话说,他认为自己是因为遵循了“道”而做到如此的。那么,什么是“道”呢?纵观《庄子》一书,道,显然就是指世上万事万物内在的规律,即“天理”。

也就是说,庄子用“庖丁解牛”这一寓言,试图揭示“养生”的道理,那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养生,故文惠君听闻“庖丁解牛”的一番阐释后,马上说:“得养生焉”。

笔者以为,基于文惠君的特殊的君王身份,故其所谓“养生”,并非仅局限于其自身保全生命,而是从庖丁解牛的阐释中悟得了让天下百姓保全生命之道,即顺应自然、依循天理,众生得“养”。

由此可见,庄子的“庖丁解牛”用意是为了阐释养生之道。“庖丁解牛”后面还有三个小故事,迫于篇幅所限,我们明天继续分析其究竟为何与“心流”关系不大。这部分内容,我在《心游——自乐之道》一书中列了一个小标题《庖丁之解牛,是否为“心流”》。

关于“语文探源学习”首倡者:

多年荣获上海市古典诗词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古诗文阅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语文世界》头版封姚丹华,1970年生于上海,笔名稚吟秋声,教育探索者与教育行者,独立写作人,语文学习溯源法首创者,道家文化传播者,发现美国积极心理学理论依据实为道家理念的第一人。

面人物介绍,《语言文字报》教学版曾整版刊登其溯源教学实录《愚公移山》,北京童立方公司“大家小绘”选题系列丛书之《愚公移山》文字稿主笔。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正道语文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小学课堂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四地”语文研讨会、“溯源导读河南项城推广活动”、深圳东莞两地“溯源导读”学术报告会、汉中“追寻大师足迹,探寻阅读源头”国培计划讲座、“生命因与大师邂逅而精彩”南京建邺中学导读互动活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云南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教师培训、“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第十三届年会暨河南省第二十三届语文年会”、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赴平湖市送教活动特邀嘉宾。

“河南省第四届语文课博会”“教育者论坛”“梦龙诗话”诗歌教育微型论坛、“上海市桃李园学校教学研讨微讲座”等多个语文教学活动特邀嘉宾及主讲者之一,南京十三中语文研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学校语文研讨、河南虞城春来学校座谈会主讲者、全国溯源导读教学展示课《为学》《陈太丘与友期行》《背影》。

“台州、宁波、杭州、上海、嘉兴”五地语文专题研讨古代诗歌专场嘉宾评委,企业文化课《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社区公益讲座《溯源导读法家庭推广》、大型公益讲座《我们今天这样学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指导》《站在综合语文素养的高度研究考试》主讲嘉宾。

来源:卡哇伊莱昂纳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