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以“智汇校城·新质领航”为主题的2025第四届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清华同方科技大厦举办。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本届年会围绕院士主旨报告、校友故事分享、专属孵化器启动、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成立等多个亮点环节,在深挖教育
3月28日,以“智汇校城·新质领航”为主题的2025第四届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清华同方科技大厦举办。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本届年会围绕院士主旨报告、校友故事分享、专属孵化器启动、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成立等多个亮点环节,在深挖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探索校地共建新路径,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康云致辞时表示,学院路充分认识地处海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重要区域的使命责任,以首善标准为引领,以“微改革、微创新”为突破,强化经济动能,深化治理效能,以全球视野为坐标,增强发展韧性,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校地共建与产城融合新标杆。本届年会汇聚校友力量,“启新探寰宇,聚和汇众智”,希望广大校友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强国建设,将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淀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聚焦创新实践 院士校友共话前沿
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作《能源强国的战略崛起》主旨报告。他指出,煤炭能源的二氧化碳储存问题和新能源的储能问题,是当前能源战略的两大重要方向。解决二氧化碳储存问题,有望促进传统煤炭能源从污染资源转化为绿色资源。同时,要把新能源作为未来战略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未来能源强国的战略崛起,很可能会通过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来实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温莎大学客座副教授吴鸣谦讲述了其从求学、科研到归国留校深耕的“逐光故事”。他用“地学基因”和“创新沃土”两个词概括了学院路对其的重要影响,并分享了相关科研在江西宜春矿山的具体应用案例。他强调,科研成果需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惠及产业,并寄语青年学子,要在学院路这片创新沃土,打牢学术基础知识,实现厚积薄发。
学院路优秀青年代表、中科国维创始人李婧颖在《智算中心与应用工具一站式解决方案》分享中提出,AGI时代正加速企业级LLM大模型应用进程,相关技术将从AI“智能大脑”营销智能体、数字员工开发、模型定制训练等方面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
专属孵化器启动 校地协同再升级
活动现场,学院路地区同方科创专属孵化器正式启动,将整合清华同方科技大厦空间资源及学院路环高校创新街区资源,构建技术转化与企业孵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量子信使、脑回录、清碳未来、数字空间、清云小筑、物联智检等6个科创项目代表签署入孵协议,涵盖量子通信、脑机接口、绿色科技等领域。
来自澳门的工业智慧化项目代表、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微检科技创始人黄嘉玮说,“我们自2024年扎根学院路,地区孵化器在提供免费办公空间、开展政策辅导、推动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我们许多帮助。未来,我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澳门优质项目落地学院路地区,赋能学院路地区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
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成立 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八大院校集体落户建立中国第一个大学城的时候起,学院路就已经被刻上了科技、创新、教育、人才的印记。发展至今,地区单位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教育部直属高校6家,科研院所11家,近80名院士,800余名专家,万名留学生和外国学者,数十万青年学者、博士硕士、大学生,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9.6%孕育诞生于学院路。原始创新要素资源禀赋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年会现场,学院路地区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构建跨学科党建协同平台,推动实验室资源共享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研人员访谈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管主任徐兴友、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跃院士团队老师赵璇进行访谈对话。徐兴友指出,石油行业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助力下迎来新机遇,可助力实现数据自动分析、危险工作替代和绿色开采。赵璇分享了其团队在新型二维材料及器件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些成果有望应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和智慧医疗领域。他们一致强调了实验室党建联盟和科创孵化器对实验室融合与协作、行业技术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跨学科合作、资源整合与产学研用协同是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
本届年会由海淀区委、区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同方股份协办,氪星创服承办。学院路辖区院士专家、高校教授以及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校友群体、新闻媒体代表240余人参会。新华社现场云、第一视频、新浪新闻等平台对年会进行全程实况直播,累计在线观看量超133万人次。
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四年推动校友资源与区域发展深度对接,成为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环节。2025学院路科技创新节创新性采用“1+6”模式深化校地协同,其中“1”指年度IP品牌活动——第四届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6”则涵盖“启·清华同方项目路演”“新·科普志愿服务”“探·高校打卡漫游日”“聚·科技体验开放日”“和·耕读田园开耕节”“汇·科技羽毛球赛”6场丰富的系列活动,吸引地区高校青年、企业人员、社区居民等参与,营造浓厚的创新节日氛围。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