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的军旅档案之五:沉沦与奋起的抉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5:40 1

摘要:新学员训练的三个月,是我人生最黯淡的时间,彼时的我,人仿佛置身于十字路口,一边是沉沦下去,做一个消极遁世者,一边是奋起抗争,做生命的强者,必须做出抉择。我也曾深陷这般困局,难以自拔,除了偶尔向几位同学倾诉心声,大多时候只能独自品味那无尽的悲凉。

新学员训练的三个月,是我人生最黯淡的时间,彼时的我,人仿佛置身于十字路口,一边是沉沦下去,做一个消极遁世者,一边是奋起抗争,做生命的强者,必须做出抉择。我也曾深陷这般困局,难以自拔,除了偶尔向几位同学倾诉心声,大多时候只能独自品味那无尽的悲凉。

父亲接连寄来了五封信。信纸薄如蝉翼,而那坚挺的字迹却力透纸背。这些文字排列在一起,竟化作一座桥梁,横跨在我与绝望深渊之间。

父亲谈及政治学习,强调要研读决议、近代史、党史,还要关注领导讲话、报刊文章,做到“领会精神、明确方向”。这些话语乍看很平常,但细细思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人在迷茫之际,确实需要一点指引,哪怕只是极为简略的,也远胜于在黑暗中独自摸索。

他还谈及军事科学,称其“广泛深奥”,叮嘱我“掌握一门军事理论”。我想,这或许是他那一代人的执着——总认为学问能够拯救人,知识可以化解困境。

对于我当下的学业,他更是反复强调,要我“夯实基础”。这些言语如同一排排桩子,牢牢钉在我那即将崩塌的精神堤岸上。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说的“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为困难。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当下,正直往往成为他人的笑柄。然而,父亲偏偏以此勉励我,想必是他看透了某些东西,又或是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吧。我无从知晓,只觉得这句话沉甸甸的,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无法轻易屈从于那些卑劣的念头。

我的恩师叶其文老师也来信开导我,他将痛苦比作磨砺宝剑的励石,比喻精妙,用意深刻。痛苦的确能够磨砺人的意志,前提是不被它彻底击垮。我逐渐从这些教诲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明知可能无法救命,但也不愿轻易放手。

于是,课余时间我便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尤其钟爱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其中有一段话,我抄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真正的光明,并非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永远不会被黑暗所掩盖。真正的英雄,并非永远没有卑劣的情操,只是永远不会被卑劣的情操所征服。”这句话说得真好,它承认了黑暗与卑劣的存在,却又不被它们所左右,正契合我此时的心境。

三个月的基础训练,我竟咬牙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所谓的“坚持”,不过是每天清晨醒来时对自己说一句“再坚持一天”,如此重复了九十次而已。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韧,只要生命不息,就总能蹒跚前行。

沉沦与奋起,其实仅仅是一念之差。而这一念,却需要无数个理由来支撑。父亲的信、老师的劝导、书中的话语,都是这些理由的一部分。它们单独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了一根拐杖,支撑着我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人生道路,歧途众多,抉择本就艰难。而在做出选择后,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更是难上加难。我深感庆幸,彼时毅然选择奋起而非沉沦。尽管前方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我未曾停下前行的脚步。

来源:陈酒新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