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太监,汉、唐、明三朝太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3:22 2

摘要:可这样的局面就会导致,皇帝长大之后,想要掌权就变得十分困难。外戚不放权,太后舍不得,可身为皇帝,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夺权,为了亲政,皇帝只能选择依靠宦官。

太监这一群人,贯穿我们整个封建社会,都说他们是被迫害的人。殊不知,在古代他们的地位都不低,很多时候皇位的更迭,也是由他们说了算。

汉,唐,明三朝的太监,恰恰是太监地位与权力变化的代表,但有些许不同。

太监在这三个朝代所起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太监这是这群人的称呼,其实在宫里,如果是有权有势太监就不能称呼这个名号了,而是用宦官来代替。在东汉时期,宦官是皇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来也是奇怪,东汉的皇帝大部分都是英年早逝,幼子登基之后,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没有办法只能让太后保持朝政。可太后把持朝政,为了在朝堂立威,只能依靠外戚。

可这样的局面就会导致,皇帝长大之后,想要掌权就变得十分困难。外戚不放权,太后舍不得,可身为皇帝,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夺权,为了亲政,皇帝只能选择依靠宦官。

毕竟宦官与自己朝夕相处,知根知底,对他们自然也是十分信任。不少东汉的皇帝,就是依靠宦官亲政,对于这些功臣自然是要进行封赏,皇帝对其十分倚重。

就比如汉和帝亲政,就是依靠着宦官郑众来传递消息。当时,郑众就是皇帝与大臣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没有他传递消息,汉和帝的计划也无法成功。立下巨大功劳,汉和帝也直接封赏郑众为侯,还允许他收养子。

一个宦官能达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莫大的脸面了,而他也因此侯爷的身份,可以参与朝政,汉朝宦官干政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要是一个好的宦官,倒也没有什么,只可惜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汉朝的宦官势力越来越大,对于朝政的把持力度也很大。甚至有一段时间,能够与外戚分庭抗礼,与朝廷官员出现了巨大矛盾。甚至出现了拔刀相向的局面,朝政也让宦官弄得一团污糟。汉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就是因为宦官与外戚的矛盾。

再来看看唐朝,唐朝也吸取了汉朝的教训,对于宦官还是百般提防,就算是放权也是多次斟酌。唐朝初期的时候,皇帝清明,宦官只是他们执政的棋子,他们也不敢兴风作浪,虽然有得宠的,但也成不了气候,干政那只是一种奢望。

知道李辅国的出现,他在马嵬驿力挺唐肃宗撑地,还在平叛时一直陪伴皇帝左右,尽心辅佐。危难中不离不弃,还尽心辅佐,这换了谁都会感动,这也是他干政的开始。他的确很有能力,皇帝的事情他处理得井井有条。

皇帝越信任,他的权力自然就越大,到了后来甚至丞相发出命令,如果没有他签字,都根本无法执行。叛乱平定之后,他成为兵部尚书,后来更是辅佐代宗继位。想一想一个太监,都能干涉皇帝传位的大事,可见当时的权力该有多大。他登临宰相,后续代宗又任命了不少宦官担任节度使,宦官至此拥有了兵权。

往后的唐朝宦官权力大得很,不单单能参与朝政,更是有权力拥立新君。往后唐朝的7位皇帝,都有宦官的参与,更是将自己视为天子的恩师。对其可以随意教育和辱骂,这在之前的朝代,还是之后的朝代,都是没有的状况。

宦官要是能骑到皇帝脖子上,这要是别的朝代,早就被千刀万剐了。该说不说,宦官下手也真是狠,对于听从自己话的皇帝自然是好好辅佐,如果不听话,不顺自己心意, 那自然是暗中谋害,像唐朝的顺宗,文宗两代皇帝便是如此。

要不咋说宦官误国呢?是好是坏,全凭自己心意,这样的国家怎么不会乱套呢?但唐朝当时也是没有办法,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中央朝廷对各地方节度使的控制力已经减弱,各藩镇叛乱也是常有的事情。

皇帝为了对抗这些藩镇,只能培养另一股势力,而这股势力就是宦官,让宦官掌握军权,与这些节度使周旋,维持朝政平衡。只可惜,宦官越来越不受控,皇帝却成了他们的棋子,这也让人意想不到啊。

再来看看明朝的皇帝,自从朱元璋开创明朝之后,他也是吸收前朝的所有经验,朱元璋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宦官干政,国家决定没有宁日。他明令禁止,宦官不得干政,并且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限制。

但朱棣继位之后,这一切就又发生了变化。朱棣当时对百官并不信任,自己的皇位毕竟是从自己侄子手里夺过来的,他害怕这些官员对朱允炆还是有心思的,于是就设立了东厂,对这些百官进行监督。

说白了,这有点类似于锦衣卫,也有监督百官的权力。东厂由宦官组成,朱棣授予他们秘密行事的权力,有了这个权力,宦官就开始秘密地参与朝政。不过朱棣也很忌惮他们,对他们的放权也是有限制的,这些宦官也并没有成气候。

不过当时明朝皇帝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奏章自己批阅之后,都会让太监进行抄录下发。可久而久之,这里面就出现了问题,当时抄录的太监要是与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有不同意见,就会重新起草禀明皇帝。刚开始是这个样子,后来则是不会禀明皇帝,直接自己进行处理。

就这样宦官在明朝里开始掌握权力,比如英宗时期的王振,天启朝的魏忠贤都是如此。甚至还组建属于自己的朝廷势力,开始欺上瞒下。尤其是魏忠贤在一段时间内是权倾朝野,更是自称为九千岁。

可别看他这么狂,但明朝对宦官还是很提防的,从来都没有越过皇权。崇祯皇帝上台后,直接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把魏忠贤处理得干干净净。说白了,明朝宦官权力大,也都是皇帝授予的,他们对皇帝没有掌控权。因此,宦官在明朝这里根本无法完全左右朝政。

而在明朝皇帝这里,他们不过是自己维持权力的棋子罢了。

宦官在我国封建帝制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墨色,对于他们这群人的身份和历史地位,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观点。

#万能生活指南#

来源:知法而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