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其实很好理解,你看一下两个账本就知道了。以唐朝为例,它规定府军士兵要自备“……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觿、毡帽、毡装、行縢”这些武器和装备,征召前还要自备“麦饭九斗,米二斗”。这笔支出是多少哪,咱们仔细算一下。
在冷兵器时代,稍有见识的统治者都知道土地兼并越严重,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就越差,历朝历代都出台了很多政策反对地产土豪的无限扩张。
这其实很好理解,你看一下两个账本就知道了。以唐朝为例,它规定府军士兵要自备“……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觿、毡帽、毡装、行縢”这些武器和装备,征召前还要自备“麦饭九斗,米二斗”。这笔支出是多少哪,咱们仔细算一下。
唐朝弓箭的价格,目前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通过宋朝的弓箭价格进行推算。宋朝弓箭套装的价格是900文到2000文,在北宋末年的极端情况下,有过8000文的记录。唐军士兵横刀的价格有详细记录,价格在900文到2500文之间。咱们算一个中等水平,唐军士兵仅仅是弓箭和横刀就要花掉3000文铜钱。在唐朝大部分时期,一户百亩土地的中等人家(府兵制度下百亩土地就是中产,别拿晚清民国说事),可以收获粮食50多斛(一顷出米五十余斛)。
唐朝大部分时期,一斛米谷的价格在200文到400文之间徘徊,也就是说一个百亩土地的唐朝人家,一年的收入大约是一万文到两万文铜钱。一个府军士兵仅仅是自备弓箭和横刀就要花掉年收入的三成,加上其他的一些花费,唐军府军士兵家庭可能要拿出自己半年种粮的收入才能凑齐出征的装备成本。因此府军家庭,在服役期间,是不用纳税的。但在非兵役时期,该缴的税款可少不了。
在府兵制度盛行的年代,唐朝的户口总数在304万(贞观年间)到615万户(武则天退位时,她执政前后府兵制度就逐渐崩溃了)之间。唐朝有耕地八亿亩左右,可以给臣民按照一户人家百亩土地的政策分配土地。府军士兵五年到十二年左右一轮换的方式,唐朝可以征召60万甚至百万大军。但这只是理论上可行,唐朝也有庞大的贵族、官僚、土豪阶层,他们占据的土地越多,唐朝普通人家就越难保证百亩土地的家产,唐朝的府军就越少。
到了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唐军府军的征兵标准就尽可能的找小地主人家,长期战争还要大量依赖募兵。唐玄宗时期,唐朝有背景的土豪地主就占据了全国35%的土地和粮食,唐朝的户口总数飙升到了800多万户人家却只能分配到剩下的土地,平均每户人家占有的土地下降到了六十多亩。唐朝平民土地和收入缩水了近一半,就很难保证弓箭、横刀等装备,唐军也开始以募军为主作战。
明朝也是同样的情景,明朝初年,200多万军户家庭占有了全国耕地的一半,明军耕田也能上缴2000万石左右的粮食,和民户上缴的粮食半斤八两。明军自然有本钱,同时在南北两个方向投入数十万大军。等到明军的土地分配不均后,明军就没了大规模出兵的能力,到了明朝末年,明军出动十几万人,都千难万难。
在冷兵器时代,土地是最可靠的收入来源,只有给海量的民众海量的土地,他们才能自带干粮和武器,成为强军。如果一个政权放任地产强者无限制扩张,它的军队就会越来越弱,咱们的两宋、国外的波兰都是反面例子。
来源:李从嘉的战争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