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河湟三章》登陆央视,展现河湟文化的时代长卷
由西宁市委宣传部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河湟三章》于6月10日至12日在CCTV-9纪录频道每晚19:22重磅播出,央视频平台每日中午12:00同步上线。
由西宁市委宣传部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河湟三章》于6月10日至12日在CCTV-9纪录频道每晚19:22重磅播出,央视频平台每日中午12:00同步上线。
在新宁广场“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的热闹表象之下,有一群人在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守护着这场文化盛宴的运转。他们不是舞台上的焦点,却是商户们心中最坚实的依靠,用行动诠释着“有困难,找我们”的承诺。而这一切有序运转的背后,是城西区相关部门和运营方、承建方形成工作
集市上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交织,其中最为瞩目的焦点,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会“说话”的农民画、能“跳舞”的皮影戏、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砂罐,让无数市民游客深深沉醉于河湟文化的魅力漩涡,流连忘返!
端午假期乘邮轮入境厦门旅游升温。搭载着620余名旅客的访问港邮轮“芮吉塔”号靠泊厦门国际邮轮中心。高崎边检站布置了具有端午民俗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通道上方挂上了艾草粽子、粽子风铃等挂件,并向来厦的外籍旅客赠送香囊、五彩绳等。
赏非遗、吃美食、看表演……在青海省西宁市的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上,群众正在非遗技艺中触摸文化脉动,在民族歌舞里体验高原热情、在特色美食中感受城市烟火。
这边是湟中堆绣、河湟剪纸、河湟刺绣、湟源排灯、湟源陈醋、青海平弦、湟中银铜器制作、戏曲盔头制作,全景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那边是品尝美食、精品剧目、花儿专场、DJ快闪,多维度呈现城市烟火气新图景……当“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和传统的端午节相逢、和童趣的“六
夜幕刚刚降临,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开集仪式前,舞狮表演率先登场,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在锣鼓声中腾挪跳跃,它们灵动的身姿、俏皮的神态,引得围观市民阵阵欢呼,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试图近距离观看这精彩表演。现场掌声、叫好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广场充满了
5月29日,“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城北区专场活动在新宁广场火热上演。从清晨到日暮,从传统到现代,一场展现“活力北区”精气神的文化盛宴在这里精彩绽放。铿锵的太平鼓敲出奋进的节奏,灵动的扇子舞跳出时代的韵律,绚丽的舞台灯光映照着各族群众的笑脸,处处涌动着文
我省给出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答案——以“河湟文化”为脉络,历时四个月的“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以下简称文化大集)将于5月28日在新宁广场拉开帷幕。
我省给出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答案——以“河湟文化”为脉络,历时四个月的“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以下简称文化大集)将于5月28日在新宁广场拉开帷幕。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坚持“综合展+专业展”的办展模式,共设八大展馆,包括三个综合馆和五个专业馆,总面积16万平方米。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坚持“综合展+专业展”的办展模式,共设八大展馆,包括三个综合馆和五个专业馆,总面积16万平方米。
近日,红古区博物馆积极响应,参与到民和县博物馆举办的主题宣传活动中,以河湟文化传承保护为纽带,以川海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携手共促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5月13日,记者从西宁市城西区文体旅游科技局获悉,地处西宁市城西区新宁广场的“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以下简称文化大集)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将于5月19日启用。这一城市文化新空间,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将为青海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