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之后的北朝历史纵谈
北魏末,各族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北魏王朝摇摇欲坠。此时统治阶级内部殊死争斗,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触。534年,权相高欢在邺城立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孝静帝”。其建立的政权,史称“东魏”。535年,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史称
北魏末,各族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北魏王朝摇摇欲坠。此时统治阶级内部殊死争斗,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触。534年,权相高欢在邺城立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孝静帝”。其建立的政权,史称“东魏”。535年,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史称
北朝,指的是自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开始到隋朝建立(581年)为止存在于中国北方的五个政权的总称,具体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历史长河里,北朝似一幅壮阔又多变的画图——政治风云诡谲,政权更迭匆匆,但民族交融大势如江河奔涌,一往无前。
“北朝的回响,残马遗存”——这一意象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明余韵。它可能指向北朝时期(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残缺马匹雕塑、陶俑或骨骼遗存,这些“残马”不仅是考古实物,更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的见证。以下从几个维度解读其意义:
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荟萃了来自8个省区市的14家文博单位所藏的220余件(套)北朝文物展示了早期拓跋鲜卑与周边族群的交融共生主动融入中原文明的过程再现了北方多民族对中原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域外文化与北朝社
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荟萃了来自8个省区市的14家文博单位所藏的220余件(套)北朝文物展示了早期拓跋鲜卑与周边族群的交融共生主动融入中原文明的过程再现了北方多民族对中原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域外文化与北朝社
到访邯郸,本来拟定的目标是赵邯郸故城和响堂山石窟,但在邯郸寻找博物馆的地址时,意外地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北朝考古博物馆。对于北朝,我自己是不甚了了的。因为大学时,通史课中北朝的内容就是草草而过,后来的自己阅读,也是更多地偏重于南朝,觉得南朝文化发达,人物优雅,北朝
汉代是指,汉帝国是公元前202年至220年历史阶段的代表。五代十国的五代,就是表明它们代表着唐朝灭亡至宋朝建立的历史阶段。但五代不被视为王朝,是因为它们被认定为,短暂占据中原的过渡性政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历史阶段,但互相兵变篡位天命不足,没有文治成就国祚短
从三国鼎立至十六国混战,北方地区因战争破坏, 经济衰败,各种手工业都极端衰落,瓷业生产也不例外。 所以,这一段时间的瓷业重心始终在南方。北魏统一北方后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改革,给北方瓷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北朝瓷业的兴起填补了长期以来北方地区瓷业生产的空
东魏尧奋墓志刻立于武定元年(543),出土于漳水之阳,现藏河南张海书法艺术馆。墓志首题"魏故使持节都督兗豫梁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兗州刺史司空公安夷县开国伯尧公墓志铭",楷书三十行,满行三十字,保存完整。墓主尧奋(486-543)历仕北魏、东魏,官至骠骑大将军、
没想到就是这随意走走,感觉发现了宝藏,天津博物馆四楼的临时展览“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虽然小众,但内容深邃,学习了不少我国北朝的历史故事。
内容提要:在3—6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所谓“胡人”确实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4世纪北方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北方尤为明显;第二,胡人南下造成的惨
几个女子结伴往水畔去,她们有人戴着富丽华美的“莲花冠”,有人戴惯常的“笼冠”,但都身着襦裙,有人“裙子内穿,襦衫覆盖于长裙之外,腰部系带”,有人“裙子外穿,将襦衫束于长裙之内,裙腰部位束带,有的甚至束及胸部”。丽人们的裙又各有华彩,有“筒裙”“拖尾裙”“条纹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