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科学家|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编者:翻开课本,张衡、毕昇、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这些写入其中的闪亮名字,将科学火种植入一代代学人血脉,构筑起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聚焦中小学教材中提及的科学先驱,带您走近那些孩子们在教室“遥望”的身影——他们或仰望星空,或俯
编者:翻开课本,张衡、毕昇、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这些写入其中的闪亮名字,将科学火种植入一代代学人血脉,构筑起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聚焦中小学教材中提及的科学先驱,带您走近那些孩子们在教室“遥望”的身影——他们或仰望星空,或俯
说起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可谓举世瞩目,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67年6月17日,一声巨响划破了罗布泊的寂静,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原子弹的数学问题曾经是一个秘密。2000年前后,上千位网友就原子弹研制中是否使用过算盘?进行过激烈争论。随着档案陆续解密,证实国产电子计算机的确为核武器攻关进行紧密服务。然而,媒体却跟不上历史的进程,最多的“爆料”反而是“那时还没有电子计算机”。央视“新闻联播
一个国家建立的背后总有人在默默付出,他们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有功之人,但他们都有同样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站立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让日本的岛屿至今仍没有彻底解除核污染带来的伤害,也让其他国家初步见识到核
文章直指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那些幕后的"科技推动者",其中三位尤为关键——袁隆平、钱学森和于敏。
有人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公元1840年前的中国,一直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都领先于世界,受到世界各国的景仰。因此,民族复兴,就是复兴到1840年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