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有很多以“送某判官”为题的,那么判官究竟是个什么官?
唐代诗人岑参写有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岑参当时正在北庭都护府任节度判官。无独有偶,在很多唐诗中有很多类似“送某某判官”诗作,那么不禁要问,唐代的判官究竟是个什么官职?
唐代诗人岑参写有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岑参当时正在北庭都护府任节度判官。无独有偶,在很多唐诗中有很多类似“送某某判官”诗作,那么不禁要问,唐代的判官究竟是个什么官职?
岺参,唐朝最伟大的边塞诗人,其最杰出的七言古诗就是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如下:
这是岑参的七言绝句《逢入京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有此诗。课本注释:“〔漫漫〕广远无际的样子,这里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沾湿的样子。一说,悬垂的样子。”这两条注释,都值得商榷。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
公元754年,岑参第二次出塞,担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此前,他曾随唐朝另一位名将高仙芝出征边塞),随即,武判官回京城长安述职。不少人认为,岑参其实就是去接替武判官的工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今天的家国情怀诗词推荐的是唐朝的诗人岑参的作品《送人赴安西》。岑参于天宝十三载第二次要前往北疆,而《送人赴安西》这首诗是作者在动身之前在长安完成的送行诗篇。诗中充满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也有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关怀,还有爱护。
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在宋璟、姚崇等人的辅佐下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再一次推向了高峰。不过盛极必衰,玄宗也开始变得自负,结果在他的“默许”下爆发了安史之乱,将唐朝从顶峰一下子拉向了深渊。安史之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时的那些著名诗人的境况也都因为安史之乱发生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夸张,是一枚放大镜。它可以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在诗词中,夸张用于描写,可以使形象突兀生动;用于说理,可以使深奥变浅显;用于抒情,可以使情景相融,给语言增添幽默。总之,夸张的使用,诗词会变得充满活力,更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