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赋》 吴辰旭
陇中之地,山川驰追;丝路古驿,星月共辉。秦堠汉堞,立千年风骨;唐关宋隘,锁万里云堆。夫渭水一脉,育稼穑之魄;陇山九折,铸耕读之维。此间有城,名曰通渭,非唯地理之咽喉耳,实乃文明之渊荟。
陇中之地,山川驰追;丝路古驿,星月共辉。秦堠汉堞,立千年风骨;唐关宋隘,锁万里云堆。夫渭水一脉,育稼穑之魄;陇山九折,铸耕读之维。此间有城,名曰通渭,非唯地理之咽喉耳,实乃文明之渊荟。
近日,我市新命名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公布,通渭县画廊协会荣耀上榜。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协会多年来在文明创建与书画产业发展方面努力的肯定,更彰显了其在各类文明单位中强大的示范引领力。
近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定顺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上海、浙江、广东开展招商考察活动,走访对接重点企业,洽谈推进合作项目。
通渭平襄镇中林山、襄南镇顶头山和箭杆岭,有三座太白庙。李白,在不同的山巅闪耀,如同散落的星辰,无声诉说着当地人对诗仙跨越千年的倾慕,这不仅是对一位诗人的怀念,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五一小长假,儿子的好友罗海瑞开着他那辆白色轿车,将我们送至西宁火车站。临别时,他从后备箱取出两大盒鸡爪,一卤一泡椒。“叔,你们路上解闷儿。”他微笑着说道。我赶忙接过来,在心底存下了又一份感激。
面对持续数月的旱情,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保粮稳产”为核心目标,统筹物资调配、分类施策、科技赋能,调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农户抗旱护苗,打响了一场与旱情赛跑的攻坚战,为全县夏粮生产筑牢“防护网”。
近段时间,持续的高温炙烤与稀少的降水,给通渭县春播农作物生长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旱情,通渭县第三铺乡迅速响应,全面启动抗旱保苗应急预案,整合水利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灌溉补墒工作,全力以赴守护农田“生命线”,为农业稳产保收筑牢根基。
时下,走进通渭县鸡川镇万亩全膜玉米种植基地,只见层层梯田里的地膜宛如银带般点缀着乡村的田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农机机械正来回穿梭,旋耕、施肥、整地、覆膜、播种,呈现出一派繁忙的耕作景象。
走进种植现场,320余名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农户分工协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大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有序完成挖穴、栽苗、培土等工序,一株株承载着丰收希望的幼苗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