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二十四节气海报——夏至
《月令七十二集解》说,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阳气最盛的一天,是阴阳交接的时空点。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鹿角脱落;二候“蜩始鸣”,雄性知了开始鸣叫;三候“半夏生”,半夏草出苗。《伤寒论》中讲”五月之时,阳气
《月令七十二集解》说,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阳气最盛的一天,是阴阳交接的时空点。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鹿角脱落;二候“蜩始鸣”,雄性知了开始鸣叫;三候“半夏生”,半夏草出苗。《伤寒论》中讲”五月之时,阳气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当“千年非遗”社火遇见青春洋溢的来华留学生,当端午粽香飘进国际青年的文化视野,山丹县正以“节庆”为媒,借助网络平台,搭建起中外文明互鉴的桥梁。近年来,山丹县通过“非遗进校园”“民俗进社区”等创新实践,邀请来华留学生深度参与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活
文化基因赋能:传统底蕴激活网络文明新动能。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深植“礼义仁智信”的文化根脉,将传统价值理念与网络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网络”模式。例如,“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诗词、民俗、非遗等内容,既让优秀
端午至,粽飘香,文化传承正当时。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校以“粽香盈袖承端午,学科汇智筑新程”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各年级以端午文化为载体,运用主题班会、学科课堂等不同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祭屈原,浴兰汤,系五色线,饮雄黄酒……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
端午小长假期间,上海城隍庙端午民俗活动仍在持续。集章觅福趣味问答,市民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民俗,感受《荆楚岁时记》中“端午禳灾”古老智慧。主题打卡墙前,手持艾草束的孩童踮脚留影;中医义诊桌前,老城厢爷叔阿姨们排起长队;临摹篆书,墨香承载祝福;五彩丝线,系住安康祈
提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到大诗人屈原。但其实早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存在。龙舟竞渡原本也不是为了打捞屈原,而是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具体内容,请参看《中国少年文摘》(趣味知识)2024年1月《身边藏着多少龙》。)
搜索“世界 龙舟”,世界各地龙舟运动比比皆是:第二届“红旗杯”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莱茵河支流美因河上激情开赛,中、德、法18支龙舟队劈波斩浪;“茶和天下·浓情端午雅集”24日在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吸引当地约300人参与;2025“你好!中国”中塞端午国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一叶香草,一岁端阳。”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民间有食香粽、赛龙舟、挂艾草、放纸鸢等习俗,既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蕴含着祈福纳祥、驱邪避疫的美好愿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端午,各地的赛龙舟活动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线。而2025“海口杯”端午国际龙舟邀请赛也即将在5月31日激情开赛,近40支队伍当天会在海甸溪水域展开激烈角逐,目前各参赛队伍都在可劲的进行水上适应性训练。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近日,国新办就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本届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将于6月10日至11日举办。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氛围日渐浓厚。
近日,国新办就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本届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将于6月10日至11日举办。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氛围日渐浓厚。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