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正在被篡改!最大功臣并非他们,我们才是这场战争的功勋?
让我们沿着被刻意遗忘的东线战场,穿越中 國战场的血色迷雾,揭开记忆改造工程背后的认知暗战。
让我们沿着被刻意遗忘的东线战场,穿越中 國战场的血色迷雾,揭开记忆改造工程背后的认知暗战。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巷战的代表是斯大林格勒,估计这个结论没啥人会表示反对,因为那场战役打的实在是太激烈了,在德三军队进攻的阶段,由于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所以当时前者在斯大林格勒的推进速度相当缓慢,甚至说按尺计算也不为过。
在1942年9月化为残酷现实。当近卫步兵第37师的新兵踏入马马耶夫岗战区,75%的人在48小时内化为冰冷数字,火线生存时间被压缩至以分钟计算的程度。
他蜷缩在巴甫洛夫大楼的废墟里,用战友凝固的血液解渴——这是斯大林格勒巷战中普通士兵的日常,在这里,红军战士平均活不过24小时。
现在,让我们将时间倒回,以二战中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为切入点,大胆去设想:要是没有朱可夫,希特勒会不会真的能够改变世界格局呢?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海湾战争“沙漠军刀”行动等六次战役是上个世纪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役,对后来世界格局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1942年那个能把人耳朵冻掉的冬夜,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女兵们算过一笔账:在德军88毫米炮口下,她们活过明天的概率比集市上抽中头奖还低。莫斯科军事医学院新解密的报告显示,当时前线女兵存活率不足23%。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全世界对这段历史的普遍说法,也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的同盟国们的说法,而“卫国战争”——这是苏联人和俄罗斯人对那段历史的说法,就像中国人称那段历史为“抗日战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