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约庆阳|来董庄村 寻一抹“香”
香包,古名香囊,在庆阳当地俗称“绌绌”“耍活”,其承载着2300多年的历史记忆,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贤妇制作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俗,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包,古名香囊,在庆阳当地俗称“绌绌”“耍活”,其承载着2300多年的历史记忆,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贤妇制作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俗,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选料、裁剪、画图、走针、状物……5月7日,走进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香包刺绣产业实训基地,十几名绣娘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赶制订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雷兰巧现场向绣娘们演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