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康药业与量准达成合作,共建AI赋能的创新药分子互作联合实验室
2025年3月19日,中国上海 —— 甫康药业与量准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建“AI赋能的创新药分子互作联合实验室”。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在AI算法开发、高通量分子互作检测、肿瘤与抗病毒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优势,通过MetaSPR传感器芯片与机器学习深度融合
2025年3月19日,中国上海 —— 甫康药业与量准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建“AI赋能的创新药分子互作联合实验室”。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在AI算法开发、高通量分子互作检测、肿瘤与抗病毒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优势,通过MetaSPR传感器芯片与机器学习深度融合
想象你在体验一款模拟细胞培养的游戏,需要借助游戏中的“百科全书”“3D建模器”“实时监测系统”三个核心模块和一间“自动实验室”培养和优化各种虚拟细胞。这样的设计架构,是否能应用于现实的科研工作?
肿瘤细胞系是肿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群体,能够稳定地传代并保持一定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细胞系在肿瘤生物学、药物筛选、基因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3月25日,恒瑞医药宣布与默沙东达成Lp(a)抑制剂HRS-5346的独家许可协议,交易金额高达19.7亿美元。这不仅是恒瑞医药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外授权交易,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实现了质的飞跃。
重复了三次 IP 实验,Input 条带清晰,但 IP 组信号弱到看不见……得挨个排查,裂解液成分需要优化,但后期还会有抗体结合效率低、蛋白复合体解离、或者存在竞争性结合的问题,防不胜防啊。回想起来大师姐的 IP/Co-IP 几乎次次成功,但她的 protoc
细胞微沟槽芯片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工具,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等领域。尽管这一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将探讨细胞微沟槽芯片定制的现存挑战,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CRO公司,尤其是从事早期新药研发的CRO公司,从幕后走向台前,将是一个趋势,CRO和Biotech的界限将变得模糊。”——百奥赛图董事长沈月雷博士。
脑科学发展近20年来,人类对大脑的探索从未停止。以人脑类器官、脑机接口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为深入研究大脑发育机制、探索相关疾病治疗新策略打开了思路。近日,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开源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横空出世,脑类器官结合脑机接口技术,进一步窥见大脑的奥秘
由于细胞之间的异质性,不同的细胞对某些药物有不同的反应。尽管使用传统小型化微量滴定板进行药物筛选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并且易于执行,但单细胞药物筛选仍然面临一些技术障碍,包括在开放环境中分散液体的不受控制的蒸发。传统的小型化微滴定板只能静态培养细胞,这限制了它们的
药明康德(02359)发布公告,公司通过独特的CRDMO(Contract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类器官作为一种高度仿真的体外模型,正在为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和个性化医疗开辟全新的道路。通过构建疾病特异性类器官模型,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模拟病理过程,加速新药的研发与验证,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HT-29细胞系,源自结直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具备成熟肠细胞的特征,并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分化途径。IL-17A,作为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对多种细胞具有生物学功能,包括招募中性粒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等[1]。
分子胶(MGs)是一种能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界面上协同结合的一价小分子,它们通常对蛋白质配体的亲和力较低,但结合后能增强或加强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分子胶既可以结合原生PPIs,也可以结合非原生或新型PPIs。分子胶降解剂(MGDs)是分子胶的一种,
药明康德是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在全球设有32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服务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客户,员工人数超过4万。
PI3Kγ(磷酸肌醇3激酶γ亚型)是PI3K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在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白细胞中。PI3Kγ的功能主要为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参与免疫细胞的趋化性和活化过程;肿瘤微环境调控,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进展;抑制PAK1的去磷酸化损害线
FAK(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它在细胞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过程中FAK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F
B细胞淋巴瘤6 (B-celllymphoma 6, BCL6) 是一种最初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发现的致癌驱动基因,是 BTB/POZ锌指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共有三个结构域:C端
雌激素受体 (ER) 是一类核激素受体,主要分为ERα和ERβ两个亚型,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ER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大多数。雌激素与ER结合后,刺激受体调节下的转录,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针对ER
BCL6 (B-cell lymphoma 6) 全称为B细胞淋巴瘤6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它编码的是一种95kDa的Kruppel型锌指蛋白,具有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同源性。BCL6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包括细胞活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修复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癌症治疗的新兴靶点,这种酶的高表达与多种癌症的进展相关。不过,由于HO-1和同家族HO-2的序列相似性,选择性HO-1抑制剂的开发极具挑战性。现在,DNA编码化合物库(DEL)为苗头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全新工具。在一项近期发表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