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旱作技术显神威 陇东旱塬麦浪涌——科技赋能为黄土旱塬撑起“丰收伞”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项目2025年度甘肃镇原冬小麦观摩会开幕。来自省内外8家单位的近50位农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于此,实地见证旱作农业领域的冬小麦韧性实践——在科技引领下,抗逆品种与抗旱栽培技术如何在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项目2025年度甘肃镇原冬小麦观摩会开幕。来自省内外8家单位的近50位农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于此,实地见证旱作农业领域的冬小麦韧性实践——在科技引领下,抗逆品种与抗旱栽培技术如何在
今年陕西渭北旱塬地区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气象部门监测到,在渭北干旱塬地区到今年的六月才可能落雨,旱情才有望缓解,但目前干旱还在持续,旱地科小麦是没有指望了,全部几乎绝收,而旱地玉米不知道能否挺到天下雨。
5月26日,《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刊登了《固阳县:“统耕共富”走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子》一文。讲述固阳县怀朔镇双水泉村以“统耕共富”模式,走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子,通过土地整合、科技赋能、农技宣传,让千年旱塬焕发新生机。
定西安定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从过去守不住水、保不住土,到现在土不下山、泥不出沟;从昔日种不活一棵树到如今万亩林海;从饮水困难靠天吃饭,到一渠清水润万家……
从起初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现在的5000亩;从起初单一的良谷,到现在的扁豆、糜子、莜麦、荞麦、苦荞等多种绿色有机小杂粮;从土特产、土牌子到认定绿色产品8个、国家地标产品6个;从最初的熟人推广到建立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