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有多个新发现!
湖南博物院5月16日举行发布会,公布多项马王堆汉墓研究成果:此前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同时,首次发现馆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等。
湖南博物院5月16日举行发布会,公布多项马王堆汉墓研究成果:此前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同时,首次发现馆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等。
湖南博物院16日举行发布会,公布多项马王堆汉墓研究成果:此前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同时,首次发现馆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等。
5月16日上午,湖南博物院举办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湘韵·新生”主题信息通告会,围绕研究深化、数字活化、传播及服务创新三个维度,发布和展示博物院近期成果和未来规划。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旨在聚焦博物馆在技术革新、社会转型与文化认同中的使命。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6日,湖南博物院举办“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会上,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湖南知了青年文化
翻开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映入眼帘的是宫娥们褪去冬袄换上春衫的场景。这幅传世数百年的丹青瑰宝不仅用细腻的笔触描摹出茜色的纱衣,也让我们有缘窥见先民独特的穿搭智慧。
湖南博物院16日举行发布会,公布多项马王堆汉墓研究成果:此前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同时,首次发现馆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等。
“探元计划2024·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成果之一,湖南博物院首次针对马王堆汉墓丝织文物同时实现“修旧如初”和“修旧如旧”两种修复理念。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应与时代共振。结合本届主题,湖南博物院紧扣时代脉搏,携手数家机关单位和企业,以“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为开端,围绕研究深化、数字活化、传播及服务
翻开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映入眼帘的是宫娥们褪去冬袄换上春衫的场景。这幅传世数百年的丹青瑰宝不仅用细腻的笔触描摹出茜色的纱衣,也让我们有缘窥见先民独特的穿搭智慧。
本书基于哈佛大学CAMLab与湖南博物院的深度学术合作,由哈佛大学CAMLab创始人兼主任汪悦进教授、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以及哈佛大学CAMLab副主任吕晨晨主编,由湖南博物院提供精彩图像。
古人对“时尚”有哪些独特的见解?贵族阶层追求“老钱风”穿搭有迹可循?近日,《何以汉服:重新发现马王堆汉墓服饰》(以下简称《何以汉服》)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作者、中国古代服饰考古研究者左丘萌解析了一把辛追夫人的时尚穿搭。
5月10日,湖南博物院,游客在参观“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展览由时空、阴阳、生命三个板块构成,生动阐释马王堆汉墓的墓室构造、纷繁器物、文化理念及人文思想,巧妙呈现中国古代对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与艺术表达,为观众构筑一场可知可感的“时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