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近日,《历史评论》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关媒体和期刊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计70余人参加座谈会。
近日,《历史评论》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关媒体和期刊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计70余人参加座谈会。
冯尔康,1934年出生于江苏,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后,曾师从历史学家郑天挺攻读明清史专业。他是国际知名的清史专家,代表作有《雍正传》《清史史料学》《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等。他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今天有些人找我来谈宋朝,说如何伟大、发达,我是不相信的。我不研究宋朝,但是我生长在江南,全国最发达的地区。我就不信宋朝的江南比现在的江南更好。宋朝底层社会的东西,你们去研究过了没有?做了多少数据分析?有没有数据比例?当然媒体没有人力和财力物力去做这些事情。
如果我认为三国演义就是真实的三国历史,对我个人工作生活——比较诚实地说一句,其实也就是赚钱花钱——到底有什么影响吗?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然而,在历史的视野中,那些被浓墨重彩地书写的,往往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人物”,而无数“轻于鸿毛”的小人物则烟消于历史记载之中。随着平民史、微观史的兴起,这种局面开始被打破。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中,我们或许会不经意间踏入一个名为“牺牲感”的旋涡。这种感觉,宛如夜色中悄然蔓延的雾气,无声无息间侵蚀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在给予与接受的微妙平衡中踟蹰不前,渐渐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自我认同似乎也变得模糊不清。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置于次要位置,
在西方史学界,史景迁是一个“另类”。在历史学愈发讲究学术规范、注重学术语言的大趋势下,我们却可以从他的的写作中看到司马迁、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传统史家的影子。
3月18日下午3点,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座无虚席,首届“南开史学郑天挺讲座”在此拉开帷幕。历史学家王汎森应邀担任首讲嘉宾,围绕主题“史家的技艺”,以三场专题演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学巨擘的思想遗产与学术方法。当天进行的第一场讲座聚焦“梁启超的史学措词
“情感转向”是西方史学研究的重要转向,一系列问题随之接踵而至:人的情感如何影响历史?历史是否具有情感性?王晴佳在《什么是情感史?》(光启书局,2024.6)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界团体最初作为攻击学科正统的代际范式而出现。像大多数类似的反叛一样,他们涉及一组联盟,由占统治地位的一代中的一个小规模外群体与正在崛起的一代中的大部分人组成。他们也反映了自身所处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从激进的政治中汲取了一些力量。
剑阁蜀道,即金牛道剑阁段,位于今日四川省剑阁县境内,是金牛古道的核心区域与关键节点。它以剑州古城为枢纽,北连昭化,西接梓潼,全长约一百公里。作为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交通要道,剑阁蜀道在蜀道整体交通体系与文化传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旭东WANG Xudong*, ZHENG Qinyu, LI Xinning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 201203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Shanghai Universi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反对苏联“修正主义”浪潮,中共与苏共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学术界也深为震动,反“苏修”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首要任务。在自上而下的推动下,不少学者投身其中。“反修”对于当时的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均产生
甲午战争正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如果把战前和战后比较一下,就会看到,中国各方面的状况都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后100年间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由它激起的层层涟漪,直到今天还能为人们所感觉到。
文史分合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而复杂的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文学观念与历史意识的关系,甚至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之于中国的意义。文史不分,文学研究便常常借助史学的视野和方法,是为文史互证、文史对话;文史有分,文学家亦在自我彰显,在文化的同构中破茧而出,百
独特的史学风气往往体现着特定时代的政治、学术甚至社会文化风貌,它是现实政治、学术理念及该时期学者兴趣爱好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北宋哲宗元祐时期,元祐更化的独特政治色彩直接影响当时官私变革史的书写。这一时期诸多学术精英参与史学活动中,他们不仅继承与发扬了仁宗
新世纪以来,“全球南方”持续引发新的关注。就中国学术界而言,学者们对“全球南方”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学、传播学等领域,历史学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事实上,作为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和历史结果描述的“全球南方”,离不开历史背景与史学语境的洞析。历史认识
自2022年底的初代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迅速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和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DeepSeek等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于2025年初涌现,其功能强大,受到广泛关注。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新文科、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的号召,历史学家也积极探索其在历史研究
2024年11月17日(周日),在上海衡山北郊宾馆扬子厅,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第八次“上海大学世界史青年学者工作坊”活动。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日常生活世界的史学和史家”。此次活动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的屠含章博士主持并策划,主要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
这类题目,一般以某一主题,给出若干材料,让大家归纳整合材料中提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