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皮子文薮》思想内蕴的时代新解

皮日休是生活在唐朝末年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文人,他的很多作品早已失传,能代表其文学最高成就及其思想的便是其自编集---《皮子文薮》。皮日休借《皮子文薮》这部自编集向后世传达其推崇的思想观念,进而全方位展示了晚唐时期的文学风貌。从皮日休《皮子文薮》的教育观念、道统

孟子 儒家 韩愈 皮日休 道统 2025-04-13 23:22  5

文化经典《孟子》第二十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 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②者。先拉乎 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 亲迎 爵位 文绣 人爵 2025-04-09 16:46  5

文化经典《孟子》第十九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 尔殊③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3),播种而耰(4)之,其 地同,树⑤之时又同,浡然(6)而生,至于日至(7)之时,皆熟矣。虽有 不同,则地有肥硗(8),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

孟子 牛山 易牙 理义 黔敖 2025-04-09 16:42  4

文化经典《孟子》第十四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 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 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 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

于友 孟子 男女授受不亲 离娄 淳于髡 2025-04-09 15:09  3

文化经典《孟子》第十二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 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 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 云:‘不愆

孟子 成方圆 离娄 五音 法先王 2025-04-09 15:02  2

文化经典《孟子》第十一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①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 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 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

孟子 齐国 阳货 匡章 於陵 2025-04-09 14:59  3

文化经典《孟子》第八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③,招虞人以旌④,不至,将杀之。志士 不忘⑤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6)。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 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7)使王良(8)与劈奚(9)乘,终 日

孟子 王良 阳货 公孙衍 妾妇 2025-04-09 14:53  4

刘强:道脉一贯,经典永传——《四书通讲》尾声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

孟子 刘强 四书 道统 道脉 2025-04-07 07:02  4

千年经典解码:儒家四书究竟包含哪四部?一文带你读懂核心要义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其核心经典“四书”历来被视为修身治学的根本典籍。所谓“四书”,具体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这一称谓的定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与学术整合。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四者并称,并编纂《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 儒家 朱熹 四书 中庸 2025-04-04 23:04  4

战国大儒孟子:从坎坷周游路到不朽思想传承

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亚圣”,与孔子并称 “孔孟”。在那个百家争鸣、战火纷飞的时代,他怀揣着对儒家思想的执着信念,奔走于各国之间,试图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道德理念传递给诸侯们,期望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他就是孟子,以其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想

战国 孟子 齐宣王 孟母 子思 2025-03-30 18:36  3

中国文化被丑化和歪曲从满清开始,即使现在仍然在污蔑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类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儒家思想强调的“君君臣臣”——本意是君王要以德治国并且要以身作则,而臣子要尽忠职守,双方各尽其责,绝非单向的服从。明代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中国文化 孟子 儒家 满清 三纲 2025-03-22 10:22  3

穿越千年的智慧:走进四书五经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四书五经宛如熠熠生辉的瑰宝,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根基,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神传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四书五经的滋养下成长,其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如春风化雨般

穿越 孟子 朱熹 四书五经 四书 2025-03-10 10:34  3

义——以报恩心成就生命

自去年8月,「润泽日讲」开播以来,我们进行了《大学》《论语》两期经典学习,借助经典的智慧分析和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或烦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生命 奶酪 孟子 已矣 士人 2025-03-10 07:0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