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农牧民需求 精准服务基层——阿左旗科沙中心开展肉苁蓉、锁阳技术推广及政策解读专题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的理念,精准对接农牧民生产实际需求,提升基层特色资源开发利用能力,4月1日至2日,阿左旗科技沙产业推广服务中心邀请盟科技局、盟林草研究所、旗科林草局、旗农牧局和旗科协等单位,深入银根苏木和乌力吉苏木举办“肉苁蓉、锁阳技术推广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的理念,精准对接农牧民生产实际需求,提升基层特色资源开发利用能力,4月1日至2日,阿左旗科技沙产业推广服务中心邀请盟科技局、盟林草研究所、旗科林草局、旗农牧局和旗科协等单位,深入银根苏木和乌力吉苏木举办“肉苁蓉、锁阳技术推广
挖坑植苗、填土浇水、覆土固定,3月19日,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通古勒格淖尔嘎查全民义务治沙植树现场,看到到干部职工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挥舞铁锹,手拿梭梭苗,分工有序、配合默契,植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我盟全民义务植树计划种植85.6万株树苗。阿拉善左旗、阿拉
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Rupr.)作为中国西北荒漠特有的寄生植物,其肉质茎入药已有 1800 年历史。现代研究揭示其含苯乙醇苷(如松果菊苷)、黄酮类(山奈酚)及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雄激素样作用(促进睾酮分泌达 127%)和抗氧化应激(
记者高平、王潇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记者3月12日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最新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边缘,一场低调却充满希望的财富变革正在悄然上演。不起眼的锁阳,正成为不少人致富的“金钥匙”。从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海,到甘肃民勤的沙地,再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这种被称为“沙漠人参”的植物,正以惊人的经济效益,改写着当地农户和牧民的命运。今天,就让我
内蒙古大学入选的帮扶项目是《沙漠人参——锁阳生态种植 助力北疆乡村振兴》。内蒙古大学系统开展“荒漠寄生植物锁阳生态种植及白刺育苗、造林”技术研究,对沙漠治理源头的12个旗县提出具体的生态种植技术方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结果,经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64所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直属高校投票推选,共推选出66个典型项目。其中,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帮扶项目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