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四十,未必“不惑”,但可“知惑”! 孔子所言“四十而不惑”,是春秋时代对理想人格的期许。但置身当代社会,四十岁面临的“惑”远比古代复杂,与其追求绝对的“不惑”,不如学会与困惑共生,在混沌中重构认知框架。 完美主义 存在主义 枯木 社区志愿者 枯木龙吟 2025-03-27 22:2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