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琼:太空“稻”梦人
当59粒水稻种子穿越大气层,在太空微重力中舒展根系时,它们携带的不只是基因密码,更是地球种植与宇宙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有一位致力于在太空种粮的科学家——郑慧琼,她的科研之路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缩影,更是人类追求太空梦想征程的生
当59粒水稻种子穿越大气层,在太空微重力中舒展根系时,它们携带的不只是基因密码,更是地球种植与宇宙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有一位致力于在太空种粮的科学家——郑慧琼,她的科研之路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缩影,更是人类追求太空梦想征程的生
该消息指出,中国科学家正准备在未来的“天宫”空间站上,配备一种具备“自卫能力”的机器人系统,能够在轨识别、拦截、甚至“推走”靠近的不明飞行物。
4 月 30 日,我国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这次历时数月的任务中,3 名航天员在太空中驻留了 183 天,完成了许多任务。
这场看似限制自由的禁忌游戏,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性冲动与科技困境?也许,“太空宝宝”的诞生正在向我们招手。
5月24日,“智启未来·数阅精彩”天津图书馆首届智慧科技体验展在文化中心馆区正式开幕。本次展览聚合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的20余台高端智能设备,联动7大数字资源平台构建知识服务矩阵,通过四大功能板块搭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新形态,为市民
一种新发现的细菌Niallia tiangongensis在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被识别,具备显著的孢子形成能力,可能适应于地球表面数百英里高的环境。该细菌栖息在空间站的驾驶舱控制设备上,并在微重力条件下繁荣生长。2023年5月,中国宇航员从空间站收集了拭子样本并带
空间科学是充满新发现机遇、探索重要科学规律、获得显著应用效益的突破口。因具备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特殊环境,以及航天员参与、天地往返运输等特殊优势,中国空间站成为诸学科解决重要科学与应用问题的独特有效途径,也是开展突破性空间新技术试验的重要平台。
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宣布了其2260万英镑的A轮融资,这是英国太空科技公司A轮融资金额最高的一次。该公司表示,这笔资金将加速其第二代卫星ForgeStar-2的研发,并促进其首颗制造卫星ForgeStar-1的发射。
一项新研究强调了太空等密闭环境如何增强食物的香气,从而影响宇航员的情绪反应和饮食偏好。这项研究表明,在太空任务和孤立的生活条件下,营养可能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