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齐鲁巧娘”:巧手织出新生活
“这是结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山东手造中心的“齐鲁巧娘”非遗创意工坊里,品牌创始人尹崇芹一边展示手中精巧的香囊,一边耐心地向三位中学生讲解绳结的由来与寓意。眼神温和,语气坚定——这门技艺,源远流长,也能生金。
“这是结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山东手造中心的“齐鲁巧娘”非遗创意工坊里,品牌创始人尹崇芹一边展示手中精巧的香囊,一边耐心地向三位中学生讲解绳结的由来与寓意。眼神温和,语气坚定——这门技艺,源远流长,也能生金。
六月的关中平原,金穗垂首,麦芒轻颤。在临渭区桥南镇毛家村,村民毛小红坐在自家小院中,指尖翻飞间,一根根麦秆化作精美的杯垫。“以前麦秆只能塞灶膛,现在成了‘香饽饽’!”她笑着举起手机,屏幕里显示1500元到账的信息。不远处,巧娘草编合作社新修的水泥路上,满载草编
漫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背街小巷“颜值攀升”、党群服务中心笑声朗朗......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背后,是街道党工委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把“民生清单”化作“幸福账单”的生动实践。三年来街道累计实施书记项目196个,用实效交出“书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