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咏史七绝组诗《中国古代文脉》1501-1510:文彦博、张靖等
董元奔以平水韵七绝按历史时序吟咏周初至清末文人,考察其经历,感受其心跳。每十个编号为一辑,每个编号或不止一首,每个编号后作者撰有注释(部分注释系作者考证成果或作品解析),每辑后有时附作者简介。
董元奔以平水韵七绝按历史时序吟咏周初至清末文人,考察其经历,感受其心跳。每十个编号为一辑,每个编号或不止一首,每个编号后作者撰有注释(部分注释系作者考证成果或作品解析),每辑后有时附作者简介。
宋神宗认为,变法虽然引起了士大夫的不满,但对百姓有利,他质问枢密使文彦博:“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变法虽然让士大夫不高兴,但对百姓有什么不好?)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为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不久,因受其叔父王沖犯法牵连,王尧臣被调任知光州。其后,王尧臣为父服丧,服丧完毕后,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太师一职,起源极为久远,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在那个时代,太师作为高级军事统帅,肩负着统领军队、捍卫国家安全的重任,是国家军事体系中的核心人物。殷商时期,太师不仅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还需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因为他们常常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对国家的发展走向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