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立宪还是走向共和?清朝最后十年,意见相左的两派为何携手?
任谁也想不到,1898年还把百日维新定性为“反叛”的慈禧,竟会在短短几年后,也成了新政的发起者,在清王朝灭亡前最后十年的新政过程中,又以后五年的“预备立宪”最为关键。清政府尽管丧失了变法的最佳时期,但若能在这一场关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中
任谁也想不到,1898年还把百日维新定性为“反叛”的慈禧,竟会在短短几年后,也成了新政的发起者,在清王朝灭亡前最后十年的新政过程中,又以后五年的“预备立宪”最为关键。清政府尽管丧失了变法的最佳时期,但若能在这一场关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中
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先驱、思想家和政治家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至1925年3月12日),被人们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他毕生都在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体制、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拼搏。
化学家吴天白被自己研制的炸弹炸得粉身碎骨时,他至死都没想明白,那个让他送命的不是革命事业,而是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