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读报 |《中国美术报》2025年第17期导读
当夏日的微风伴着蝉鸣吹拂大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氛围的毕业季。从5月初到6月底、从全城到全国,一场场艺术展演与盛会,是毕业生们献给社会最热烈和最美好的青春答卷。在今年的毕业展中,“00后”们把各种材料、媒介“玩”出了花样,他们充满青春活力、勇
当夏日的微风伴着蝉鸣吹拂大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氛围的毕业季。从5月初到6月底、从全城到全国,一场场艺术展演与盛会,是毕业生们献给社会最热烈和最美好的青春答卷。在今年的毕业展中,“00后”们把各种材料、媒介“玩”出了花样,他们充满青春活力、勇
6月6日,“名家翰墨三百年作品展”学术交流会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吸引了众多书法界的专家学者、媒体人、文艺评论家参会。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为了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作用,本报特开设“艺术有‘理’”栏目,这是对新时代文艺评论使命的回应,也是助力中国美术评论体系建构的具体行动。本栏目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徐涟任学术主持并撰写“开栏语”。首期刊出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
400期,3400多个日夜,当铅字堆叠成岁月的高度,我们站在时间的标尺前回望,手中笔墨仍带着初创时的温度。从蹒跚学步到阔步前行,这张报纸见证了中国美术的奋进十年,也彰显着我们这群执笔人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