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了就能吃”?吃野生菌的这些误区要纠正
“尤其以鹅膏属菌类最为致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介绍,这类菌中既有著名食用菌,也有剧毒品种,仅云南就分布有6种剧毒鹅膏,常生长于松林、栎树林中,因外形酷似可食菌,极易被误采误食。“在国外90%的蘑菇中毒死亡由鹅膏属导致,我国也高达70.5%。
“尤其以鹅膏属菌类最为致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介绍,这类菌中既有著名食用菌,也有剧毒品种,仅云南就分布有6种剧毒鹅膏,常生长于松林、栎树林中,因外形酷似可食菌,极易被误采误食。“在国外90%的蘑菇中毒死亡由鹅膏属导致,我国也高达70.5%。
大青褶伞为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菌种,是我省最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之一。菌盖表面具有蛇皮状鳞片,菌褶初为白色后转青灰,大青褶伞一年四季均有生长,常见于公园、草坪、绿化带、花盆、菜地甚至垃圾堆旁。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一般在误食后10分钟~2小时开始发病,
不随意采摘:不要在野外随意采摘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经验难以辨别。谨慎购买:在购买野生菌时,应选择正规的农贸市场或超市,避免在路边摊贩处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菌。同时,要注意查看野生菌的外观和质量
一到雨季,弥勒的大街小巷就飘起了野生菌的鲜香,鸡枞、牛肝菌、见手青…… 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三尺!然而,这份舌尖上的美味,却暗藏危机 —— 每年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野生菌虽鲜,安全更重要!
在云南 “吃菌中毒”和“日脓包”一样都是骂人憨傻常用的词汇,可见,“吃菌中毒”在云南人民的生活中可谓相当普遍。甚至有说法称:没有吃菌中毒过就不算真正的云南人。实际上,云南人吃的野生菌只有少部分存在一定毒性,但烹饪不好或采错了蘑菇就有可能中毒甚至丢掉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