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汉学泰斗”之称的内藤湖南,都发表过哪些“辱华暴论”?
写在前面:基于更方便广大读者朋友们阅读和理解的需要,我对过往的部分文章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也希望大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写在前面:基于更方便广大读者朋友们阅读和理解的需要,我对过往的部分文章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也希望大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并行的今天,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教学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高校、研究机构及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对高质量汉学与中国学资源的需求,恒点推出“汉学与中国学教学资源研发工作站”,赋能汉学与中国学教学。
近日,“小说研究当下任务暨外语学科未来出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海南大学开幕,(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作为本次会议发起人致开幕辞。
受台湾著名大学之邀,朱政惠教授于2010年5月赴台湾进行学术访问。其间应《中国社会科学报》之邀,朱教授提前拜见了汪荣祖教授,就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及相关问题对汪教授进行了采访,交换了意见。
魏斐德,杰出的现代中国历史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亚洲研究名誉教授,于2006年9月14日因癌症逝于俄勒冈州奥斯维戈湖,享年68岁,离开了他的妻子梁禾,他的妹妹苏·法夸尔,三个孩子——弗雷德里克三世、马修和莎拉,以及两个孙辈。
《器物的象征:佛教打造的中国物质世界》以跨文明史的恢弘视野,揭示佛教东传对中国物质文明的重构密码。作者突破传统器物研究的形制考据范式,通过佛塔、经幢、香炉等百余种典型器物,解构其承载的宇宙观、生死观与修行哲学。全书论证佛教并非被动""中国化"",而是以器物为媒
根据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关于“伟人失踪百年”的核心素材集中于丁龙的故事。由于搜索结果中其他人物如毛主席、陈寅恪等失踪事件均不符合“百年未解”的时间线,本文以丁龙为原型进行创作,综合多篇文献还原这一历史谜案。)
2024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致2024年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从“产品”的物质属性到“文化产品”的人文价值,再到“公共文化产品”的文明共享,通过“产品”“文化”“公共”三个
2024年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汉学与中国学专业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汉学与中国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鲁惟一于1922年11月2日出生在英国牛津的一个卓越的盎格鲁-犹太裔家族。鲁惟一的曾祖父路易·罗意威(1809—1888)是来自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地区的一位东方学和神学教授,后移居英国,并成为英国著名犹太裔商人、金融家、慈善家摩西·蒙蒂菲奥里的私人秘书。鲁惟一
“在中国长期生活让我悟到:虽然中西文化不同,但我们的共同点更加重要,作为普通人,我们有相似的愿望、共同的经历,共同面对不确定与脆弱,同享欢乐与痛苦,网络帮助我们消除成见,深入了解彼此,发现共同之处,认同共同的价值。”21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