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聋、修哑、再修瞎,人生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要把别人看得那么重要?当记者问蔡志忠如何看待自己被称为‘台湾两大狂人之一时,这位漫画大师的反问像一记清脆的耳光抽在世俗的认知上。世人热衷评价,他却连听都嫌浪费时间。
为什么要把别人看得那么重要?当记者问蔡志忠如何看待自己被称为‘台湾两大狂人之一时,这位漫画大师的反问像一记清脆的耳光抽在世俗的认知上。世人热衷评价,他却连听都嫌浪费时间。
说世界文学史,是一道可仰望敬慕的柔美抛物线,十九世纪文学是抛物线的最高点,二十世纪是自这高点一跃而起后的下落线,且落速比十九世纪百年的扬速还要快——这观点来自那些视现实主义写作为不变信仰的作者、读者和论家,所以文学中会有“现实主义是常青树”和“不倒的巨人”之说
在中文阅读世界,巴西作家罗萨的短篇小说《河的第三条岸》可谓一个传奇。作为“一部短篇写尽百年人生”的典范,它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余华将该篇列入“影响一生的十大短篇小说”,多次向读者及学生推荐;阎连科、徐则臣对其赞赏有加;格非和苏童的文本中回响着河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作为“硬仗”“独木桥”“分水岭”,高考催生并承载着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无数或悲或喜的故事,亲人的奉献、年少的爱恋、对梦想的追逐、对城市的向往,个体缤纷多姿的碎片从此刻开始碰撞交织,许多人的命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了。
不知何时起,文坛上出现了权钱交易(花钱发稿)、权色交易(美女资源)、权力任性(我是编辑我怕谁)、关系发稿、另立山头拉帮结派等许多文风不正常现象。直眼看去,歪风邪气嗖嗖嗖嗖呼啸,枯枝败叶哗啦哗啦飘飞,刊物全年订数不过数千,无名作者发稿无门怨声载道,各类龌龊诗体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