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后感:驾驭下属,要么有威,要么有恩
有他在,大唐朝局一定没问题的。虽说满朝文武没一个省油的灯,但毫不客气的说,这群人在他李世民面前,都是弟弟。论战略眼光、论军事水平、论政治手段、论心狠手辣、论国际影响力,谁都比不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权威。自己往那儿一站,别人只有低头下跪的份儿!
有他在,大唐朝局一定没问题的。虽说满朝文武没一个省油的灯,但毫不客气的说,这群人在他李世民面前,都是弟弟。论战略眼光、论军事水平、论政治手段、论心狠手辣、论国际影响力,谁都比不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权威。自己往那儿一站,别人只有低头下跪的份儿!
世勣尝侍宴,上(太宗)从容谓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岂负朕哉!”世勣流涕辞谢,啮指出血,因饮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是唐朝著名的官员、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据说她还在襁褓中时,术士袁天罡就曾预言:“如果是个女孩,将来一定做天下的君主。”这些神异色彩的记述,都为了表明——这个女人不寻常!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是唐朝著名的官员、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的高峰,在这一时期,楷书发展最为迅猛,在楷书领域,也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楷书名家。那么,唐代十大楷书书法家都是谁呢?你认识几个?(排名大致按时间顺序)
唐太宗喜欢王羲之,所以全朝无一不喜欢王羲之,也就说王羲之已成已经成了欧阳询、虞世南两个高手陪他聊的核心内容、核心话题。虞世南一死,没有人跟唐太宗聊书法的,欧阳询为什么不去聊?他长得丑,没有虞世南长得那么温润,这个我在一个资料上看,说欧阳询他骨骼清奇,面相不太招
隋末,褚遂良追随薛举,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职,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后因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法继承了隶书和魏碑的书学传统,并吸收了褚遂良的书学笔法。
贞观十二年(638年),八十一岁的虞世南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唐太宗悲痛 叹曰:“ 虞世南死,无人与朕论书矣!”魏徵听后,对他说:“褚遂良落笔劲健,甚得王逸少书体的精妙。”唐太宗喜出望外,即刻任命褚遂良为“侍书”。
在详细讲述强势文化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弱势文化,大部分人对弱势文化有一种刻板印象,那就是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你就是被弱势文化所洗礼的人,当然了你这个时候要出来反驳了,都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了,他还能是个强者吗?不好意思,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强势文化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是唐代书法的重要墨迹本,尽管其真伪在学界存在争议,但因其艺术价值高、技法特征鲜明,历来被视为学习褚遂良书法的核心范本之一。以下从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临习价值等方面展开分析:
褚遂良(596—658年),初唐书法家,位列“初唐四家”之一,其书法“刚柔并济”,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其传世作品的真伪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其中尤以楷书《倪宽赞》最为复杂。
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
据丹阳市史志办和导墅镇政府编撰的《丹阳村村记忆导墅镇卷》记载:东褚村是大唐名相褚遂良故里,因在西褚村(现名大塘西村)东,所以叫东褚村。村民以许姓为主,另有杨、张等姓。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
他们或许才华横溢,也可能忠心不二,但最终却在权力更迭中化作尘埃。